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1部分

餘人,綜十年計之,且五千餘人,銓官不過十之一。謀疏通之法,始定大挑制。大挑六年一舉行,三科以上舉人與焉。欽派王大臣司其事,十取其五。一等二人用知縣,二等三人用學正、教諭。用知縣者,得借補府逕歷、直隸州州同、州判、縣丞、鹽庫大使。用學正、教諭者,得借補訓導。視前為疏通矣。異途人員,初與正途不相妨。康熙初,生員、例監、吏員出身官,須經堂官、督、撫保舉,始升京官及正印官。無保舉者,郎中、員外郎、主事以運同、府同知分別補用。漢軍捐納官,朝考後方得授官。十八年,復令捐納官蒞任三年稱職者,題請升轉,否則參劾,以示限制。自二十六年,以宣大運輸,許貢監指捐京官正印官者,捐免保舉。尋復許道、府以下納貲者,三年後免其具題,一例升轉。於是正途、異途始無差異。乾、嘉以後,納貲之例大開,洎鹹、同而冗濫始甚。捐納外復有勞績一途,捐納有遇缺儘先花樣,勞績有無論題選諮留遇缺即補花樣,而正途轉相形見絀。甲榜到部,往往十餘年不能補官,知縣遲滯尤甚。光緒二年,御史張觀準條上疏通部員之法:一,捐納部員勿庸減成;一,主事俸滿即準擷取;一,散館主事儘數先選;一,進士主事准以知縣改歸原班銓選。報可。順天府府尹蔣琦齡亦言各省即用知縣,不但無補缺之望,幾無委署之期,至有以得科名為悔者。廷臣多以進士知縣壅滯,紛請變更成例,帝輒下所司核議。十六年,御史劉綸襄言:“近日諸臣條奏選補章程,吏部議核,日不暇給。朝廷設官,惟期任用得人,以資治理,非能胥天下仕者使盡償所原也。國家缺額有定,士子登進無窮。安得如許美官,以待縈情膴仕之人?徒滋紛擾,無濟於事。”帝為下詔切止之。是時異途競進,疆吏多請停分發。吏部以仕途幸濫,申多用科甲之請。勢已積重,不能返也。

滿人入官,或以科目,或以任子,或以捐納、議敘,亦同漢人。其獨異者,惟筆帖式。京師各部、院,盛京五部,外省將軍、都統、副都統各署,俱設筆帖式額缺。其名目有繙譯、繕本、貼寫。其階級自七品至九品。其出身有任子、捐納、議敘、考試。凡文、武繙譯舉人、貢監生,文、武繙譯生員,官、義學生、驍騎閒散,親軍領催,庫使,皆得與試。入選者,舉、貢用七品,生、監用八品,官、義學生、驍騎閒散等用九品。六部主事,額設百四十缺,滿、蒙缺八十五,補官較易。筆帖式擢補主事,或不數年,輒致通顯。其由科甲進者,編、檢科僅數人,有甫釋褐即遷擢者。翰林坊缺,編、檢不敷補用,得以部院科甲司員充之,謂之外班翰林。外官東三省、新疆各城,各省駐防文、武大員,俱用滿人。甘肅、新疆等邊地道、府、同、通、州、縣,各省理事、同知、通判,皆設滿洲專缺。滿缺外,漢缺亦得補用。其有終養回旗,得授京秩。內、外文職選補,一時不能得官,及降調、諮回各員,許改授武職,尤特例也。

保舉為國家酬庸之典,所以勵勞勩、待有功也。歷朝纂辦實錄,各館奉敕修書,及各省軍營、河工、徵賦、緝盜有功者獎敘。康熙十一年世祖實錄成,四十九平定朔漠方略成,副總裁以下官但獎加級。六十一年演算法成書,始議以三等敘功,獎應升、加等、即用有差。康、雍兩朝實錄成,從總裁請,無議敘。嘉慶間,修書館臣請超一、二等優獎,帝不許。尋定非特旨專設之官,不得議敘、升用,歷代踵行。其軍營、河工等獎案,始不過加級,或不俟俸滿即升,名器非可幸邀。迨季世以保舉為捷徑,京、外獎案,率冒濫不遵成例。光緒元年,御史王榮琯請下越階保升之禁。帝韙之。三年,以纂修穆宗實錄過半,與事諸臣俱保升並加銜,備極優異。十年,部議限制保舉,五、六品京堂、翰、詹坊缺,及遇缺題奏,俱不得擅保。未幾,仍有以候補郎中保京堂,編、檢保四、五品坊缺,及應升缺並開列在前者。鹹、同軍興,保案踵起。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