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個人的接觸紙的程度。以前的紙比較金貴,尤其是文人的紙尤其如此,在沒有機械造紙的時代,洛陽紙貴不是一句空話,尤其是宣紙或者是薛濤箋這樣雅緻的東西對於目前陶家的人來說那只是一個傳說。陶寬爺爺還算是能接觸到紙比較多的人,至少在銀井灣是這樣的情況。大家都戲謔稱:讀書讀得高,裁紙不用刀。陶寬爺爺見過裁紙刀,也用過這樣的裁紙刀,那只是在外面做事的時候,現在家裡的草紙只能用手去裁。陶寬爺爺拿起一頂紙,先摺疊成五寸許的長度,這樣就能裁出很多。摺疊好的草紙,陶寬爺爺一手使勁按住,一手扯著,草紙隨著手裡的力度加大而變得分裂開來,陶寬爹看著陶寬爺爺這樣去做,心裡也不免有些想試試的想法,也拿起另外的一頂紙,照著陶寬爺爺的樣子扯了起來。但是看著容易,做起來卻是另外的一回事,既不能把紙裁成整齊,還把紙撕成了不規則的塊狀,陶寬爹自己看著都覺得好笑,但陶寬爺爺沒有笑,他得教陶寬爹怎麼去裁紙,手把手得去教,免得陶寬爹以後出去被人笑話,更讓人覺得自己陶家一代不如一代,陶寬爺爺知道這樣的事也不是一次兩次就能學好的,而是要經過長時間的鍛鍊才能做到裁紙不用刀的境界。有了陶寬爺爺的耐心教導加上陶寬爹自己的心得慢慢有了一些領會,裁出的紙至少不會成了不規則的紙片。
:()醫療機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