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章

陶寬爺爺看著陶寬爹長大,心裡比什麼事都高興,孩子畢竟是長大了,但心裡也有顧慮,自己這麼辛苦得做,不能讓自己的孩子也這麼勞累,得給陶寬爹找份輕鬆點的事做,這也是普天下父母的心意,最少是中國的父母都是這樣想的,這也許是中國人特有的和下一代的聯絡了。自己可以什麼事不去求人,但到了兒女的事,自己的什麼臉皮都可以放下來。很多事自己可以去勞心勞力得去做,也可以儘量爭取不去求別人,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求人不如求己,春冰薄,人情更薄,登天難,求人更難。陶寬爺爺也是到過外面的,見過世面的人,雖然這樣的世面見得有些小,但和附近村莊的人比起來還算是見多識廣的,也更懂得人情冷暖,求人的難處。但看到陶寬爹這樣嬌嫩的身軀,確實捨不得讓陶寬爹去做農家的體力活,以前人想改變自己的命運,父母就有著很大的作用,父母不去幫著兒女做,兒女是不可能自己去學手藝或者是去當兵的,況且要出去的途徑並不多,要想學門手藝也不是想學就能去學的,而是要家庭條件允許,家裡有剩餘的勞動力,沒有剩餘的勞動力,別說是去學手藝,就是自己搞碗飯吃都不是很容易的事,農業社會,生產力的低下,讓人做事就有著很大的顧慮,只有家裡的父母有著這樣的調配的能力。有些家裡條件好的,兄弟姐妹多的,讓誰去學手藝就有些偏心,讓每個人都去學手藝又不太現實,但陶寬爺爺卻沒有這樣的顧慮,家裡就自己爺倆,家庭條件自然就相對寬鬆些,更不存在有偏心的說法,陶寬爺爺決定了讓陶寬爹去學手藝就有了很大的可能。大凡,不管是剛遷來的還是老戶住下的,要想家族的興旺,就得思變。有田地的自然是再買田地,沒有田地的只有外出去討生活。等到解放以後,人民的生活穩定了,雖然別的地方鬧饑荒,但在銀井灣還是相對平靜的,沒有太多饑荒的風波,生活也就相對平靜些。這也得益於南方的田地多,有了很好的收成,沒有像其他的地方一樣餓死人了。陶寬爺爺看著陶寬爹一天天長大,就開始物色給陶寬爹學什麼手藝,在南方的農村,只有篾匠和箍匠坐家裡做事的多,其他的手藝多多少少都得出去曬太陽,陶寬爺爺還是覺讓陶寬爹去學箍匠,陶寬爺爺提著東西,其實也算不得什麼貴重的東西,四斤粉絲,二斤茶油。現在看來那只是隨手的東西,但擱在當時,卻不是什麼隨手的東西了,粉絲是自己做的,茶油也是自己家裡的,但那時候的物質的匱乏卻不同了,首先說粉絲吧,其原料就是番薯粉蒸熟再利用特殊的工具壓制而成。且不說自己想做的粉絲味道如何,單單從原料上就讓人為難,由稻穀磨成大米的主食的不足,只能由番薯等副食品來填補,因而番薯的消耗量還是很大的,尤其是那些孩子多的人家裡更是捉襟見肘了,能留下番薯種的人家都不多,往往一個村莊有那麼一二戶人家留下的番薯種,種得好就可以滿足整個村莊的番薯秧的供給,而不像稻穀一樣,得留下充足的種子才能種植,而這一二戶人家也都是村莊裡比較大的人家,相對於其他人家來說,家庭條件還是可以允許的。老陶家就是這樣的家庭,村莊裡的也願意到老陶家去摘番薯秧來種,這也是陶寬爺爺在村莊裡的人緣好的一個原因。但老陶家不同,從陶寬爺爺的女人走了以後,陶寬爺爺的勤奮和多面手,收入還是比其他人家要好些,加上老陶家是吃飯了人少,沒有更多孩子和老人吃閒飯,從生產隊裡領回來的口糧就足以滿足爺倆的吃食,而豐收了的番薯就有了結餘。番薯又從長時間的儲存,只有一個辦法可以儲存,那就是把番薯粉碎,再用水去解析出番薯粉來,自然這工藝有些繁雜,但還是透過勞累可以獲得的。陶寬爺爺把這年冬天要吃的番薯預留好,包括來年的番薯種,餘下的就在冬天空餘的時間,自己辛辛苦苦地磨成細小的顆粒,再放到水裡去沉澱,最後得到番薯粉,洗了番薯粉的番薯渣也可以用來餵豬,也是餵豬不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