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的好原料。等把番薯粉曬乾了,就可以儲存起來,到了冬天,極度冷的天,爺倆就把番薯粉來做果吃,免得外出去受風寒,但這樣的日子有是有,但次數不多,番薯粉就有了積餘,反正有不壞,積餘飯十來斤番薯粉的時候,陶寬爺爺就會把積餘的番薯粉拎到附近的村莊裡去壓榨成粉絲,這樣做出來的粉絲口感嫩滑,有著番薯粉的自然香味,現在也有粉絲,市面買的粉絲更硬,似乎再怎麼煮也煮不熟似的,也沒有了番薯粉的香味,這樣的粉絲陶寬也經常吃,但陶寬外出工作的時候,吃的粉絲也不少,總覺得沒有自己家裡的粉絲好吃,那隻能是鄉愁了,這自然是後話。隔壁村莊做粉絲加工的就一家,能來粉絲加工的人家在附近的幾個村莊裡也不是很多,老陶家算的上是一戶,這番薯雖然好種,但也得有天時地利人和,單單是靠著辛苦也未必能種出高產量的番薯來,也得有技巧和後期的維護,更多的是天氣的影響。這就是農村人講的年成,年成好,種什麼都不是很費力,風調雨順的,什麼都豐收。但碰到年成不好,就沒有那麼容易豐收了,可能辛辛苦苦大半年,還是沒有太多的收成。陶寬爺爺也碰到過這樣的時候,不但是稻穀沒有太好的收成,連自己種的菜都難以維持,更別說是稻穀這樣的主食和番薯這樣的副食品了,但陶寬爺爺畢竟還是能耐的。
:()醫療機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