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也是有真本事。或侃談經史深入淺出,或分析應試文章犀利詳盡,這一兩個月的學習竟讓賴瑾進步飛速。此意外之喜,倒讓賴瑾越發高興,對待賈雨村時也不免多了三分真心敬重。畢竟古往今來,身有大本事者不拘英雄梟雄,總是令人敬佩的。
而之後賈政從賴瑾隻言片語中獲悉此等訊息,他本是愛好詩書之人,當年也曾雄心勃勃勢要下場科舉,掙出個清流名聲。怎料自己名諱上犯了祖先的忌諱,此生再無科考之機遇。雖然先父逝前替自己謀了主事之銜,但賈政不以為是自己才學平庸,反而覺得是先父憐惜稍作補償,每每思及自己只因一個名字,生平大業便付諸東流,賈政更是懊悔的心如淌血一般。次後自己有了子嗣越發吸取教訓。在起名的時候不拘俗雅,定得不犯忌諱,此後又悉心教導,那大哥兒珠兒不負眾望,小小年紀就中了舉子,豈料天妒英才,早早的便去了。二兒子雖然也有個大造化的名頭在外,但從小便鼓搗脂粉,流連內幃,毫無世家子弟應有的剛性果毅。鬧得最後賈政每每看到寶玉更思及賈珠,越發抑鬱的丟開手不管。
賈政自己如此經歷,更是越發敬重賈雨村的才識學問,便傾心相談請賈雨村在教導賴瑾的時候不妨多多提點寶玉一番。賈雨村樂得巴結榮府之勢,自然是再無不可的應承下來。那賈寶玉生平最厭煩賈雨村這等積極鑽營的國賊祿鬼之流,只懾於賈政之威,不敢悖駁。只好扭股兒糖似的又求到了賈母的頭上,賈母一來心疼寶玉既要上學又要補課辛苦極了,二來也確實滿意賈雨村的手段學問,竟免了寶玉和賴瑾兩個的下午之課,吩咐兩人只需上午去學堂讀書,下午去賈雨村跟前聆聽教誨,晚間倒可不必再研習學問,只顧頑耍罷了。
賈寶玉滿心想著是求賈母駁了賈政要他去賈雨村那裡離讀書的要求。豈料偷雞不成蝕把米,求退不成反而加了一個時辰的學習。其中多少垂頭喪氣扼腕嗟嘆不必細說。好在平日裡還有賴瑾這個相契的夥伴陪著,日漸習慣之後倒也覺得日子不那麼難熬了。
此乃後話,暫且不提。
且說這廂賈雨村吃過賴瑾的見禮之茶,又和賴尚榮約了此後教習的時間,便藉口還有要事告辭不提。這廂賴尚榮殷勤熱絡的將賈雨村送出門外,方才迴轉勸學齋勤學苦讀。他此番回京,雖然不能和林姑老爺當面討教,但林姑老爺愛惜他之天資,竟然將自己當年進學準備科考之時所觀看的書籍和筆記手稿等悉數送給了賴尚榮。不光如此,還細心查閱了這幾年的科考之題,又揣度聖上剛登大寶之心理,撰寫了無數科考之題吩咐賴尚榮答卷。並讓他將所答之題分次報快馬送下維揚,自己一一判閱之後再送回給賴尚榮品讀。此等高恩,賴尚榮豈敢辜負。自然是抓緊每分每秒來學習這應試之功。
不光如此,他還以賴瑾已然進學,須得增長見識為由吩咐賴瑾在書房中替他抄寫林姑老爺的手稿。一來讓賴瑾臨摹著林姑老爺的字型練字,二來也是想讓賴瑾對於應試科考之規矩範文有個瞭解。賴瑾自思此種機會實屬難得,況且他也不是那真正的五歲孩童,便也無可無不可的應了。
於是秋日爽朗,雲淡風輕。父子兩個坐於書房之中,窗外是奼紫嫣紅芳香浮動的百花百草,屋內是墨色雅緻,書香怡人的恬然安寧,一大一小略有五分相似的兩人靜靜俯首於案前,認真品讀的模樣叫趕來送茶水的孫氏嫣然一笑。靜悄悄的看窗外打量半晌,孫氏終究不願意驚了父子兩個認真學習的思緒,便躡手躡腳的遠路返回。
一陣秋風拂過,院中層層疊疊的花草隨風招搖,香氣瀰漫,歲月靜好。
14有心示好賴瑾出招
這日一早,賴瑾省過賴嬤嬤並家中長輩之後,便往榮府裡來。剛剛進了榮慶堂,便聽見院裡院外的丫頭婆子交頭接耳,細碎閒聊。賴家靜靜聽了半晌,恰好遇見過來請安的迎春姊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