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他的父兄將正府內府殘忍地現實一點點的揭露給他。
戰爭並未真正結束,隨時都有可能爆發,而青年的父兄只希望在那之前能夠保住他,畢竟熱血的學生最容易被煽動。
而土地處的科員是一個安穩不會出差錯的職位,也正好可以磨練磨練青年的心性。
青年確實是聰明的,只是以往那種天真的情感填滿了他的胸腔,讓他下意識的忽略了許多問題。
但當那些隱秘一點點展露在青年面前之後,他選擇了暫時蟄伏。
杜佑安本就不是什麼一直堅持光明磊落的君子,只是心中的驕傲讓他不屑於去用那種手段。
但是現在他悟了,只要能為他所用,便沒有什麼好壞之分,只有敵我之別。
於是杜佑安在做了一系列的準備之後便給遠在英國的周龍和蘇青分別寫了一封信。
周龍是個小人,但杜佑安知道自己需要一個小人,他要這個小人幫他做一些他不能做的事情。
而蘇青是自己好友,他相信他們之間的感情,也相信自己的朋友是一個會趨利避害的人。
政商結合才是最完美的選擇。
至於張訓。
這個與他心心相交的朋友知己。
杜佑安知道自己是不能用對付蘇青的方法對付他的,蘇青在那樣一個家庭長大,他知道怎麼選擇才是最好的。
但是張訓不同,這是一個天真,有著跟自己一樣愚蠢堅持的天才作家。
杜佑安從不懷疑張訓回國之後能不能依舊保持在國外的才華,他遲早會在國內聲名遠揚的。
而一個能夠影響全國的文豪是杜佑安最眼熱的。
這樣的人,只要在關鍵時刻寫上那麼一篇帶有指向性的文章,就能帶動著一大群知識分子改變或是堅持他們的傾向。
而杜佑安從不懷疑張訓沒有這樣的實力。
但是他也知道張訓現在並沒有在國內發展的意思,在他們的通訊中,杜佑安能夠感覺出張訓對於自己在歐洲文學界的地位有一種謎一樣的執著感。
他好像格外在乎自己在國外的名氣高低。
但是杜佑安等不及了。
即使張訓並不知情,但在杜佑安眼裡,張訓是最好的人選,雖然他並不打算只選張訓一個人。
就像他並不僅僅選擇周龍和蘇青一樣。
他要提前將張訓納入自己的計劃當中,即使他並不知情。
但他知道,張訓是不會允許欺騙的。
而天才是有這個資本的。
所以杜佑安用了最惡毒的方法,他準備用道德去綁架他的好友。
當張訓回國,知道他在國內的所有成就都是因為他的朋友在暗處默默關照與操勞的時候。
對待朋友總是一片熱忱的天才作家會為此答應不觸及他底線的任何要求的。
畢竟它可能只是一篇文章。
將一切都考慮好的杜佑安在信裡寫下了自己的計劃,在信裡他自然不會這麼露骨,在面對蘇青的時候他依舊是打著為張訓好的名義。
畢竟國內不安全,隨時都可能再次爆發內戰,這個時候一個有名氣的作家的人身安全肯定是比一名剛畢業的學生要好得多。
畢竟張訓不比他們兩個,有著家族庇護。
他的那些個老師朋友,在他回國面臨這種情況的時候根本派不上用場。
將信用蠟封上的時候,杜佑安甚至考慮到了有一天這些信件也會成為壓在自己好友良心上的那塊石頭。
他竟然連這都考慮好了!
杜佑安想,他跟那些人也沒什麼區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