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 127 章

在無數人問成吉思汗的真名之時,專家組的一名專家還是沒忍住推了推自己的眼鏡,問道:“讓愛華透露這些內容,真的沒有問題嗎?”

另一名專家並沒有近視,回答著同事,也是堅定自己的信念:“這天幕出現後,歷史就會有拐點了,我們也注意著沒有透露開國皇帝的原名,後續歷史怎麼走,已經不是我們能夠控制的了。”

路過的專家聞言笑了笑,對著兩人說道:“別說什麼控制歷史,就是現在提高法治程度,也是我們刷分刷出來的,日後如果沒有足夠的好處吊著,或者在那位作業完成之後不能繼續和古代位面溝通,誰也不能保證法治程序會不會倒退。”

說起這話,三人都嘆了口氣。

伍愛華此時還在兢兢業業地按照計劃直播。

“如果大家讀金庸,那麼一定知道襄陽之戰。”

“其實襄陽之戰時蒙宋之間非常重要的一次戰爭,在那之前,窩闊臺和蒙哥兩次作為大將攻打宋朝,都壯志未酬,直到忽必烈南征,透過襄陽之戰奠定了自己勝利的基礎,並獲取了戰略優勢。”

“歷史上襄陽之戰足足打了6年,南宋兵將一直沒有屈服,想想如果靖康年間皇室和朝堂能有這種堅韌和魄力,哪裡還會有什麼靖康之恥的存在?”

【萬萬沒想到南宋居然這麼牛,蒙古大軍橫掃歐洲是不是都沒用到四十多年?】

【沒用到!剛剛去查了,打到歐洲多瑙河和非洲埃及,一共用了四十年,三次西征】

【對不起,我承認我對宋朝是大聲了點,你們還是很牛逼的】

【十萬宋人投海自盡你們以為是開玩笑?咱就是說,不愧是黑胖的血脈,品德不一定多高,但是比光頭義的血脈有種多了!】

看到彈幕這些誇讚,南宋艱難抵抗蒙古人的將士們都露出苦笑:所以最後還是敗了嗎?

“有人或許會說,南宋之所以能夠撐那麼久,是因為當時蒙古也在西征,雙線甚至多線作戰,南宋並不是他們當時的戰略重點。”

“博主我不懂古代軍事,但是我可以說,宋朝當時的組織能力、反抗力度、頑強程度,絕對是給了蒙古人一些小震撼的。”

“具體就體現在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也認為南宋的法制有值得學習的地方。”

“也許是因為對峙了四十多年,蒙古人從一開始習慣法,逐漸認可漢人法制的作用,於是也開始學習起了宋朝的法律,忽必烈將這件事情稱為‘祖述變通’。”

“祖述變通中的祖述指的是蒙古的習慣法,忽必烈將其上升為律令條格,而變通指的是參照宋和遼金的法律制度立法。”

“當時元朝的君臣已經達成了共識,就是治理國家,行漢法可長久,故國家當行漢法。”

【這麼說來,當時歐亞非用的都是咱漢法?】

【這說明當時漢人的立法比歐亞其他國家的立法要高階地多!】

【別的不說,漢法的教化能力確實強,教

出來一堆順民,不像外國農民動不動就要起義】

【???前面那位你在說什麼?是漢法教化能力強,才讓中原人民不會輕易造反,不然人家西方造反都是讓國外免稅,砍了國王王后還會找出他們血緣最近的人登基,咱華國可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在達成要用漢人法律治理國家的共識之後,元朝也吸納了之前遼金的好經驗:分而治之。”

“簡單來說,就是不同種人用不同種的法律。”

“在元朝剛剛統一中原開始立法的時候,元人將人分為了漢人、北人、蒙古人,因為民族間文化差異極大,並且當時北人生活在原本金國和西夏的治下,和南宋漢人的風俗習慣已經有很大不同,所以分別治理也是一個尊重習俗的有效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