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寧遠這樣一座新興的商城,而且還開始發展起加工製造業,甚至是採礦行業,這對人工的需要是巨大的。
挖礦,這可是需要成年壯漢,少年可挖不了礦。
對於那些在寧遠經商的人商人們來說,他們解決用工的問題還要簡單些,畢竟用人不多,他們可以用自己的族人、親戚甚至是同鄉,總能找到些人。
但對於李超來說,產業這麼大,處處要用人,而挖礦需要的可不是一十一百,而是起碼得上千甚至更多的人。
不論是採煤還是煉焦,甚至就算是做蜂窩煤,那都得需要很多人的,更何況李家還想挖鐵礦冶鐵,這需要的人就更多了。
寧遠偏偏又是處孤懸塞外的邊城,周邊根本無人可用。整個朔方鎮,都大部份是移民,哪裡找來。
李超也有點頭疼,這確實是個問題!
兄弟們,求沒打賞的都打賞一塊錢啊,只要一塊錢就好,出個勳章!(未完待續。)
第509章 萬言書(感謝失憶LOVE敏盟主的十萬打賞!)
非常感謝失憶盟主的十萬打賞,也感謝楊ysl盟主的十萬打賞!還有山城棒棒軍1989,名字太長難念兩位的一萬打賞,謝謝你們。
這就是一個極大的矛盾了。
王朝末年,土地兼併嚴重,加上其它問題,導致大量百姓都是失地農民,無立錐之地,淪為流民。其實這對於工商來說,是個極好的發展條件。有了失地農民,工商業才有了大量僱工。
就如晚明之時,那些礦場,動不動就幾千上萬人,皆因那些礦工都是無地無產業者。晚明各個城鎮上,激增的人口,也正因為鄉下的田地被兼併厲害,許多失地農民只能湧進城去找工作混飯吃。
只是現在是唐初。
官方的戶籍人數只有三百萬戶,人口一千五百萬。十幾年前,大隋如日中天之時,那可是有近九百萬戶,差不多五千萬人口的。
大唐實行的制度又多是延續隋朝,均田制、府兵制、租庸調製,處處都是本著最簡單的思路。儘量的讓大唐的子民,都釘在土地上。
留給工商的空間實在是很小。
這年頭,搞工商業的,其實都是那些門閥世家豪族。
他們一方面佔據了學術上的優勢,搞壟斷。一面又在朝廷人事上佔盡優勢,學術他們壟斷了,這官場也是他們的天下。
而另一方面,他們又是大地主,同時又有足夠的資本經營著工商業,用這些反過來支撐他們的政治地位。
普通人也就做個小打小鬧的買賣,你要是想做大點,不說沒背景會被殺豬,而且最重要的一點,你哪來的工人?
那些世家豪強他們有託庇於他們門下的隱戶,還有大量的奴隸,不管是經營鹽池還是挖銅鐵礦,都有人。
李家雖也是新興豪族了,但畢竟底蘊還太淺。
原來在灞上的時候,搞點產業,全是靠著鄉親,靠的是李家比別人更優惠的條件,靠的是李家的仁善樂施的好名聲。而且那個時候,產業也確實用人不多。後來搞大了點,李超又用起了學徒工。
但現在李家在寧遠,越做越大。
開始除了經營田產商鋪外,還開始搞加工製造,甚至挖礦冶鐵這些,人力的需求就大了。
這就是世家豪門跟朝廷的矛盾所在啊。
世家豪門有了特權,肯定要擴張的,佔田,放貸、經商等,既兼併土地,同時又還和朝廷搶人口。
朝廷也一樣需要人口。
朝廷開疆拓地,希望有更多的人口,這樣就能移民連疆,分田授地,這樣朝廷既實了邊,又增加了糧食產量,還多了稅賦。
分了田後,課丁也一樣能增加。
為什麼古代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