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1章 打基子

出了正月,料峭的寒意逐漸褪去,溝裡小河的水流開始恢復,沉寂了一個冬天的麥苗也開始伸展腰肢,沉睡的黃土大地終於甦醒。

立春後,白天的日子變得長了起來,日頭也開始轉暖。

雖然春日裡的風頭高(風大),風裡時常卷著黃土,吹的人滿頭、滿臉都是土,整個人時常土茫茫的。

但是雨水少的春裡天,卻是非常適合打蓋房用的基子,就是土坯子,好比後世的磚塊。儘管有時還會有倒春寒,但再冷也不會輕易上凍,所以打好的基子也不怕凍壞。

“房一間、瓦一千,磚頭僅需三百三,不用銀錢買大梁,只要十個木杆杆”。

基子可是這時候普通百姓家土木結構房子的重要原材料,簷牆、山牆、背子牆、隔牆,火炕都需要用到基子。

哪怕是住窯洞盤炕、壘鍋頭子,院子搭建柴棚子、羊圈、豬圈、狗窩,都是要用到胡基。甚至是下葬,棺材裡躺著的人也是腳蹬基子,頭枕基子,身體兩側也夾放基子,好把人夾牢固定好在入土。

因為還沒開始春耕,家家壯勞力都還算清閒,得知老紀家要打基子,一些年輕的漢子就都過來場裡幫忙。

所以老紀家的場裡除了紀滿川、紀滿囤三兄弟外,拴柱、劉綠、聾奶的兒子等人也都在拉土、卸土、剷土.......

打基子用到的工具不多,一方捶背石、一把平底錘、一把?頭鍁、一籠草木灰,然後就是一架長一尺一、寬九寸、高一寸半的棗木木框做成的胡基模子。

場裡的莊稼漢兩兩一組,一人提硾子,一人供模子,手腳麻利,配合默契。

供模子的“一刮雜、二放模、三撒灰、四供土”;提錘子的“一踩、二攃、三捶、四端、五摞”。

很快,那些黃土就在這些莊稼漢錘子的四夯五杵之下變成了土餅子,他們將那些打好的基子輕搬輕摞成垛子,就等著乾透就可以蓋房用了。

紀永靈看過年前秋季裡紀滿川和紀滿慶打好的基子,這些黃土基子打之前都是疏鬆的黃土,乾透之後卻如同鐵托子一般,倒是挺瓷實結實。

她用力捏了捏乾透的基子,想著只要不長時間浸泡在水裡,倒是不必擔心這些基子蓋的房子會塌爛。

紀永靈有時候不得不感嘆,華族的基建狂魔基因真是遠古流傳,這種後世已經失傳的手藝,看似簡單,但其中蘊含的智慧讓人不得不折服。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黃土高原上的先祖在長期的勞動耕作過程中,發現了黃土具有較好的直立性,不易崩塌,所以挖窯居住。

同時他們還發現了黃土質地細密,具有較好的膠結力,所以就地取材、物盡其用,打牆基子、炕基子,蓋房盤炕,壘院牆、壘城牆,安家建城,用黃土建造起了一座座古樸的院落。

她想起來,後世曾經在甘肅某地看到一個寸草不生的土包。導遊說,這個土包其實是幾百年前的一個堡子,對抗外族侵略用的。

想想多少建築在歷史的煙雲中都變成一堆黃土,而西北這些不起眼、土掉渣的黃土堆卻能屹立幾百年甚至上千年不倒,真像極了華族的脊樑,樸實而硬挺。

打基子是個出大力的活兒,楊氏不能讓村裡來幫忙的人餓著肚子,所以就在場裡支起了簡陋的鍋灶,燒水熱饃饃、下麵條。

一時間,場裡熱鬧極了。

幹活男人的號子聲,老漢指點後生的喊罵聲,燒火做飯女人的叫嚷聲,小孩子跑來鬧去的玩耍聲......配上柴火的青煙、鍋裡翻滾的開水和冒上來的白氣,彷彿一幅生動的鄉村生活畫卷,讓紀永靈覺得這才是濃濃的煙火氣息。

.......

一年之計在於春,很快就要春耕,牛家莊也迎來了春耕的繁忙。田間地頭隨處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