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拉著架子車、扛著钁頭、鐵鍁的莊稼漢忙碌的穿梭於阡陌。
“種地不上肥,等於瞎胡混。”
鑑於去年堆肥的推廣,大傢伙也都將家裡攢了一冬的人畜糞便混著樹葉等物料,堆好肥,再用架子車或者籠,螞蟻搬家似的一趟一趟拉到自己家地裡,一行行卸開,然後一鍁鍁均勻的撒在田間叴叴旯旯,只等墒情情合適,便可以開始耕種了。
紀老爺子帶著紀滿川兩兄弟,趕著騾子,吆喝著,把塬上的地一畝畝犁完,又磨平整,邊邊角角都用钁頭挖的翻鬆和整平。
村裡人去年賣草藥、賣葫蘆、賣大蒜,多少攢了幾個錢。所以今年春耕,大傢伙不再“以人代騾馬”,有幾家添置了騾子或者毛驢,沒錢添置牲口的,也幾家合夥去租了騾子、毛驢或者黃牛回來耕作。
紀永靈的幾塊試驗田也同樣被耕的平平整整。當然,這是在紀永靈的要求下,一家人付出努力改造而來的。
如今的坡地雖然也是在半山坡,但與後世那種層層疊疊的梯田不同,這些地被叫坡耕地,也叫“三跑田”,就是跑水、跑土、跑肥的地,都是自家在溝裡、山裡的半坡上開荒開出的。
因為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習慣問題,這種坡地都是外低內高,很容易被雨水沖刷造成水土流失。
也有些地方的坡地,直接就是順坡耕作,圖的是憑藉大面積的廣耕薄收,來追求糧食總產量的提高。
這種粗放的耕作辦法和土地利用觀念,讓使本來就很貧弱的黃土地耕種環境變得更加惡化,加劇了水土流失。
用後世的眼光來看,長此以往肯定會嚴重破壞生態環境,加劇黃土的貧瘠。但是受限於時代因素,如今的百姓對這樣的耕作方式推崇至極。
先前紀永靈就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但是當時地裡都有莊稼,也無從下手改進。而且憑藉她單薄的個人力量,想做出改變,簡直就是痴人說夢。
但,如今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