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35部分

到了二十多萬,加上丁壯起碼有七八十萬人,絕對可以號稱百萬了。

想要解散這麼大一支軍隊,其難度可想而知。

第九百三十三章 兵匪難辨

李永生並不認為,這個任務絕對完不成。

透過這一路走來的觀察,他發現自己的猜測,果然是部分正確——宛邑和許州兩府,鄭王並沒有實現有效的統治。

這兩個府裡,官府體系都還健在,起碼在縣城這個級別,沒有哪裡失去了主官。

鄭王的軍隊,只是控制了十餘座縣城,但是官府體系還是在運轉著。

聽起來很不可思議?其實這種情況並不少見,打個比方說,就是類似於軍管的狀態。

這種狀態下,軍隊最大,這個毫無疑問,但是他們並不主動插手縣城裡的事務,而是劃出條條框框——不超出這個範圍,我們一般不會去管。

當然,他們一定要管的話,也管得了,但是那樣做容易亂套。

說白了,暴力控制一個地方容易,但是納入有效管理卻是很難的。

看一看荊王就知道,他打下了好大一塊地方,但是現在必須停頓下擴張的腳步,將這些地盤消化掉,納入有效的管理。

鄭王不過是享受親王待遇的郡王,夾袋裡就不可能有這麼多的人才。

而且鄭王起兵也非常突然,突然到幾近於驚豔,那麼毫無疑問,他謀事是非常機密的,若是想人不知鬼不覺,當然不可能讓這十幾個縣城主官都知情。

所以他最大的問題是根基不穩,別看鄭王的軍隊現在氣焰囂天,可是就在他控制的地盤上,官府體系依舊在運作。

當然,他也可以取締官府體系,但那就是赤裸裸的反叛了,至於說架空現有體系,他的人才儲備又做不到這一點。

他夾袋裡的人才,能將幾十萬的軍隊和丁壯管理好,已經是相當不簡單了。

這個隱患,鄭王知道不?他當然知道,但是知道歸知道,他沒有好的解決辦法,為今之計,就是一邊收買拉攏官府中人,一邊向外擴大戰果。

李永生一開始就判斷,鄭王起兵太快,治下應該不穩,現在看起來,還真是這樣。

不過鄭王做事也絕,在縣城和集鎮之外,直接就徵召所有的丁壯,一個不留。

就連老弱婦孺,都儘量裹脅走,裹脅不走的,直接將糧食全部搶走,甚至連水井都要填了——這些東西留下來,會資敵的。

為什麼這麼做呢?因為宛邑和許州兩府,有逃役的傳統——就算是正常的勞役,大家都想方設法地逃進山裡躲避,就別說這強徵的兵役了。

鄭王對這十幾個縣的控制,是透過暴力來實現的,大家就更想躲避了——當兵打仗是要死人的,誰知道你能控制幾天呢?我們先躲一躲好了。

若是將老弱婦孺都遷走了,水井也填了,那些丁壯回來沒吃沒喝,還得乖乖去接受徵召。

所以李永生他們一路上趕過來,遇到大的集鎮還好,一般的鄉村,基本上都被鄭王的人掃蕩一空了,幾十裡沒有人煙的情況,比比皆是。

至於說村裡耕種的土地?先不管了,回頭怎麼回事還說不清呢——誰知道這是不是在給襄王種糧食?

事實上,前一段豫州大旱,已經毀了這一茬莊稼,就算現在雨水下來了,收成也好不了。

至於裹脅走的老弱婦孺,都會被鄭王帶到縣城,要求官府賑濟“災民”。

但是同時,常平倉這種賑災的糧倉,又被鄭王牢牢地控制在了手裡。

這些“災民”的存在,給官府造成了極大的壓力。

總之,在軍管的狀態下,鄭王做事很有點強硬,卻又不像荊王那麼簡單粗暴,有鍋也是推給官府背,就導致了這裡大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