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征軍繼續攻打高句麗,鎮戍軍竭力戍衛長城,皇帝和中央都把精力集中在對外戰爭中,那麼剛剛轉戰到北方尚未立足的聯盟便能贏得寶貴的喘息時間,這直接關係到了聯盟的生死存亡,對聯盟的未來發展更是至關重要。
    只是預測終歸是預測,在絕大多數人看來,如果二次東征失利,再加上楊玄感叛亂導致國內局勢惡化,明年發動第三次東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即便皇帝和中央不願放棄東征,那也需要延遲推後很多年,要等到條件具備了再打,畢竟連續三年的勞師遠征對國力的消耗實在太大,就算中土再強盛也難以為繼,竭澤而漁、殺雞取卵實屬不智。
    對此袁安也持懷疑態度,但讓他難以置信的是,東都叛亂尚未平定,中樞高層裡竟然就洩露出了第三次東征的機密,這太不可思議了,這世界太瘋狂了。
    “你是不是覺得不可思議?”李百藥看到袁安驚訝的表情,撫須嘆道,“某也覺得不可思議,但據齊王說,當他質疑聖主和中樞可能要發動第三次東征的時候,宇文述表現得很平靜,也沒有一口否決,甚至最後還以第三次東征為條件,向齊王做出了讓步,這足以證明聖主和中樞已經提出了第三次東征的構想,只待條件具備,便會想方設法讓其形成決策。”
    “的確匪夷所思。”袁安十分疑惑,“國內局勢日益惡化,這是不爭的事實,想隱瞞都隱瞞不了,而第二次東征的功虧一簣也敲響了警鐘,再加上南北關係每況愈下。目前已完全失去東征條件,為何行宮還執意進行東征?難道滅亡高句麗就能夠挽救當前危機?高句麗彈丸小國,連續兩年戰爭已讓其實力大損,奄奄一息,已失去了稱霸遠東之可能,遠東局勢已因此而發生改變,即便繼續東征徹底摧毀高句麗。也不會讓遠東局勢發生更大變化,除非……”
    袁安驀然想到什麼。眼裡掠過一絲明悟。
    李百藥看到袁安遲疑不語,當即追問道,“除非什麼?”
    袁安整理了一下思路,緩緩說道,“大總管曾分析過中外局勢,他說突厥人重新崛起之後,首先橫掃大漠,征服鐵勒、回紇、薛延陀等諸種部落,然後便向遠東拓展。把室韋、契丹、霫(xi)、靺鞨等諸種部落納入其勢力範圍,這必然會損害到中土利益,並且與野心勃勃的遠東強虜主高句麗產生矛盾。”
    “突厥人是大漠雄主,高句麗人是遠東強虜,它們都是我中土藩屬,向我中土稱臣,為抗衡我中土。理所當然攜手結盟,而我中土當然要分而化之,但突厥人狼子野心,居心叵測,正好高句麗不自量力,試圖利用我中土與突厥人的仇恨。成就自己的遠東霸業,於是高句麗在突厥人的支援下,開始不斷入侵遼東,挑釁宗主。我中土對此心知肚明,為確保南北關係的穩定,毅然把目標對準了實力弱小的高句麗,東征就此爆發。”
    “東征對我中土來說。是殺雞儆猴,是以最小代價摧毀北虜聯盟,是以強大武力威懾北虜,以期穩定和鞏固南北關係,但從突厥人的角度來說,卻是隔岸觀火,坐山觀虎鬥,一石二鳥。據大總管說,早在啟民可汗時期,牙帳就在處心積慮實施這一謀劃,一方面結盟遠東諸虜,支援高句麗稱霸,一方面挑唆高句麗頻頻侵擾中土,以便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東征爆發後,若中土摧枯拉朽,一戰而定,突厥人知道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