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3部分

文人興致來了,寫詩譏諷權貴,乃是平常事。他是雍治十五年,來金陵,在秦淮河上,得知林大家和賈環之事,當時激憤,寫下這首詩。但是,不曾想給他帶來大…麻煩。

事情得到解決。方望哈哈一笑,他對袁枚也很看重。一個人要能做一番事業,不在於才華,而在於做人。人情練達即文章。道:“今日月明星稀。五年前,子玉的明月幾時有一出,天下再無中秋賞月之詞。今日定要再留一首佳作。”

一旁的中散先生笑道:“望溪,當先讓諸生吟詩,免得子玉的好詩一出,大家都沒了詩興。”

這話看著誇讚賈環,其實是“擠兌”賈環,一定要出一首好作品。小亭中的眾人大笑。

訊息傳開。清朗的月色中,文會的氣氛被推向高……潮。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娥不嫁誰留?…”

自金陵前往蘇州的行程中,林千薇動人的歌聲,唱了一路。唱的是賈環那日在方府後花園所作的《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那日文會後,便流傳江南。

賈環享受著這美妙的歌聲,愜意、悠閒的乘船從運河進蘇松地區。覽古長江上,明時起嘆嗟。水流吳國苑,花入野人家。他們一行人於八月初五抵達到蘇州。

傍晚的碼頭中,小舟如梭。賈環一行十幾人,僱了馬車,在夕陽中進入蘇州城中。

搖晃的馬車中,市井中的叫賣聲,吆喝聲。不斷的闖進車內賈環和林千薇的耳朵。街道上定然是一幅繁華、舒展的生活畫卷。林千薇一身青色長裙,依偎在賈環懷中,紅唇輕啟,用那種詠歎的調子,帶著美人無限的繾倦、慵懶,嘆道:“蘇州到了啊…”

吳中好風景,八月如三月。水荇葉仍香,木蓮花未歇。當晚,賈環和林千薇住在城中。

在商人眼中,蘇州是此時全國的工商業中心。經濟發達,百業興旺。這座人口兩百多萬的城市,充滿著活力。蘇州的市民階層早就成形多年。

一個很明顯的特點,就是蘇州市民喜歡訴訟。這是經濟發展到一定的程度,所帶來的必然產物。看一看我國的宋朝,或者看看當今的美國。類同。

在賈環的眼中,蘇州是黛玉的故鄉,薇薇的家鄉。黛玉的祖籍是蘇州。但林家在蘇州並沒有親戚,全是遠支,而對林妹妹來說,她在揚州生活的時間,要遠大於在蘇州。而隨後六歲多便上京,進入賈府。開啟她寄人籬下的生活。

同時,蘇州也是東林黨的老巢。如同玄幻中的劇情,他單挑東林黨老巢的故事,自然不會發生。他是帶著薇薇前來祭拜她的父母。薇薇出身在蘇州的官宦人家,因罪被抄,她流入教坊司。順便,他還要去祭拜林如海夫婦。

再同時,在賈環的眼中,在這個周朝資本主義萌芽的初級階段,最有可能催發出第一次工業革命火花地方便是蘇州。

眾所周知,第一次工業革命最早發生在矢志不渝當“攪屎棍”的英國。標誌是蒸汽機的發明,運用。機器替代手工勞動。

而第一次工業革命最早的起源,則是發生在紡織行業。標誌**件是織布機的發明。工業革命發生在輕工業領域,發生在手工業最為發達的紡織行業,有著其深刻的歷史必然。

同理,大周,如果要發生工業革命,也必然是從絲織品、棉布,這個行業開始。而蘇州,便是擁有全國最好、最多的紡織產業工人、工場。

這個地方,給東林黨把持著,實在是可惜啊!東林黨都是嘴炮黨,鍵盤俠。空談誤國,實幹興邦。

次日清晨,賈環陪著林千薇到蘇州城外祭拜其父母。墳墓在城東五里去。一處山崗上。薇薇建的是衣冠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