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以漢奸國賊論;二、大中學校在抗戰期間禁放暑假;三、長衣馬褂限期廢除以振我民族雄武精神。”

這個提案甫一由大會秘書處公佈,立刻得到了極大反響,當即就有19個參議員聯名附署。據說開大會的時候,坐在臺下的汪精衛聽到大會主席公開朗讀該項提案時,面色蒼白,如坐針芒。兩個月以後,他就用行為給陳嘉庚這一提案作了最佳的註腳。

陳嘉庚的提案後兩條無關宏旨,但第一條可謂是鏗鏘作響、擲地有聲,以至於長久以來大家都只記得這一條,而忘了其他兩條的存在。一直到前一段時間這封電報的原件重新面世,世人才得以窺得陳氏提案全貌。

四碼電報影響至為深遠,1926年王雲五發明四角號碼檢字法,正是沿用“四碼電報”這一形式,四個數字表達一個漢字。但是王雲五最大的貢獻在於,他從漢字結構入手,讓漢字和數字之間建立起了獨特的聯絡。不知為什麼,這種檢字方式始終未應用在電報系統上,大概是考慮到漢字編碼之間時有重複,不夠牢靠的關係吧。

四碼電報法持續的時間相當長,一直到1925年,才有注音字母電報法在東北實行了一陣;到了1949年,全國改用拉丁化新文字電報;到了1958年,改用拼音電報。但四碼卻始終牢牢把持著主流,直到電報消亡。

儘管四碼法解決了中文電報的問題,但四個編碼一個漢字,效率還是比較低。尤其是當時電報線路都由洋人把持,收發的費用都極其昂貴。當時電報的費用往往一個字就得數兩白銀。為此清廷曾經專門下令,讓各級官員沒緊急的事就別發電奏、電牘,就算發也儘量長話短說,什麼我主萬歲、乞伏太皇太后聖安、惶恐頓首之類的客套話都一概免去。

比如說,光緒十年(1884年)五月二十七日,中法關係正在緊張的時候。李鴻章發給過總理衙門一封電報:“密廿六幼樵電告閩河口來法兵船三隻鴻沁”,全文共有18字。幼樵指張佩綸,鴻指李鴻章,全電文的意思是,福建海境出現了法國來的三隻軍艦。

而張之洞受命接濟臺灣軍火,也曾經電告福建“有旨停運渡臺軍火暫勿運稍俟之和約成則運款局敗亦運朔”。意思是現在上頭正談判呢,先別運過去,合約談成了再運,合約談不成也運。

中國最講究禮儀,什麼都能省但禮數不能省,不過落實到電報上,就連這點都不得不讓步了。有一封清廷駐古巴參贊給皇家的一封祝壽電報,就簡單地寫著“皇上登巡,古巴華僑及古巴政府均特賀。”如果哪位官員上正統賀表時,在紙上只寫上一句“皇上生日快樂”,恐怕腦袋早搬家了。

有一次,光緒皇帝收到駐英法大臣郭嵩燾的一份奏摺,在奏摺裡,郭嵩燾參了駐德國大臣劉錫鴻一本,說劉錫鴻“濫用經費”、“揮霍巨糜”、“駐歐使館不堪重負”云云。後來經過調查,發現劉錫鴻在4個月內發至七八次電報,而且全是私事小事。光緒皇帝十分震怒,立刻下旨將他撤職查辦。清政府派出的駐外使節,《小說下載|WRsHu。CoM》一般都是四品以上大員。這等顯赫官員竟只因為多發了七八次電報就被處分,可見這電報費用貴到了什麼程度。

當然,也並非一味為了省錢而儘量減字。中法戰爭在臺灣打的最激烈的時候,張之洞一日之內三電李鴻章,每封都在數百字,詳述戰況,以免貽誤戰機。

歐美國家為了節省電報字數,往往採取縮寫形式:“GM”代表早上好,“SFD”表示停下來吃飯,英國農業部在印度使用“envelope”一詞表示“大群蝗蟲已經出現並毀壞莊稼”。人們為了省錢,還經常使用英語單詞“停止”(stop)代替句號來結束一句話,因為“停止”這個詞免費,而一個句號卻要收取額外的費用。中國也有類似的習慣,各類特別業務,除另有收費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