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元四家之一,黃公望那是大器晚成的代表人物,他三十一歲開始作畫,由於際遇的坎坷,到五十歲左右,這才專心從事山水畫的創作。
他早年遍遊名山大川,卻獨鍾情於富春山水,晚年結廬定居富春江畔。在七十九歲高齡的時候才開始創作富春山居圖。為了畫好這幅畫,他終日不辭辛勞奔波於富春江兩岸,觀察煙雲變幻之奇,領略江山釣灘之勝,並身帶紙筆,遇到好景,隨時寫生。
就是這樣,前後花費了七年時間,直到黃公望辭世前不久,這幅宏篇鉅著終於完成了。整幅畫作寬三十三厘米,長達六百三十多厘米,形象地再現了富春山水的秀麗外貌,把浩渺連綿的江南山水錶現得淋漓盡致,有畫中之蘭亭的美譽。
在書法之中,蘭亭序是什麼地位,那麼在繪畫之中,富春山居圖就是什麼地位。這樣的神品畫作,自然得到歷代書畫家、收藏家、鑑賞家的推崇備至,並以能親眼目睹這件真跡為榮幸。
不過真跡也不是那麼容易見到的,畢竟大家都有敝帚自珍的習慣,得到了寶貝之後肯定是藏得嚴嚴實實,不可能大肆宣揚。這樣的情況下,各種版本的仿品自然應運而生。
當然,就算是臨摹的仿品,也分等級的。就好像現在大家公認的,最接近原作的仿品,就是明代張宏的仿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張宏是明末吳門畫壇的中堅人物,他擅長山水畫,重視寫生。最重要的是,在他臨摹作品的時候,富春山居圖還是完整的畫作,而且他還是對著原作臨摹的,仿品自然比較形似,屬於最為逼真的作品。
另外還有沈周、董其昌也臨摹過富春山居圖。兩人都是著名大家畫,對於這樣的神品自然也有自己的理解,肯定能夠把握到其中的神韻。所以他們兩人的仿品,肯定是最為神似的。
不過十分可惜,無論是張宏的仿品,還是沈周、董其昌的臨摹之作,流傳到現在也是屬於名花有主的狀況。要麼是藏在故宮之中,要麼就是在地方博物館裡,再不濟就是上了拍會,被大藏家拍走了,常人難得一見。
現在王觀想要確定的是,眼下的這件清代仿品,到底處於什麼樣的水平。或者說想知道這到底是名家的傑作,還是普通文人的仿品。
名家之所以是名家,不僅是因為他有名氣,更主要是他有實力。先有了實力,這才會有名氣,這是因果關係,千萬不能顛倒過來。
古代的名家,可不是現代名家能夠比擬的,人家的作品那是真的好,所以價格肯定便宜不了。至於普通文人作品嘛,多少有些良莠不齊,那就要就事論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心念百轉之間,王觀也輕輕把圖畫鋪開了小半。畢竟是幾百厘米的長卷,桌子不夠長,只能鋪開一點,不過也足夠他仔細鑑賞了。
富春山居圖,儘管描繪的是富春江兩岸山水的景色,但是開卷看見的不是景物圖案,而是密密麻麻的題跋。
這也是古代字畫的常例了,不管原作有沒有題跋,反正後人就喜歡幫它附加一些文字。而且代代流傳,題跋越來越多,有時甚至還會蓋過原作……(未完待續。)
第676章 海內第一
ps: 三更求票,大家多多支援吧。
當然,對於鑑賞家來說,題跋就是研究作品真偽的重要依據之一,自然不能忽略。
現在王觀就在研究跋文,首先看到的就是黃公望自己的題跋,頗長的一段文字,簡單的介紹了一些情況,點明這畫可能會讓人覬覦,進而巧取豪奪……
話說又回來,黃公望還真是有先見之明,知道自己這畫的水平怎麼樣。畫成至今七百多年來,圍繞這畫不知道發生了多少傳奇故事,直到現在還廣為傳誦。
言歸正傳,從題跋的文字來看,臨摹作品的人應該也比較有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