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在王觀看來,這些字寫得不錯,就算不是什麼名家大師,起碼也屬於比較高的水準。
在題跋之後,就是山水景觀了。峰巒疊翠,松石挺秀,沙汀村舍,佈局疏密有致,變幻無窮,確實是富春江的景觀。
之所以強調這一點,那是由於有些贗品偽作,純粹就是臆造品。
在歷史上根本沒有這樣的東西,他卻偏偏泡製出來了,而且死鴨子嘴硬不承認是假的,另外給自己找了諸多借口,甚至於讓人拿出假的證據來,著實讓人無語。
所以且不提這幅作品的真偽,首先人家很有誠意,端正自己的態度,認認真真的臨摹,這就十分值得肯定。
況且從這些山水景物之中,王觀也可以感受到那種山川渾厚,草木華滋的美感。第一印象就很好,覺得這畫應該是古代的仿品,而不是現代的贗品。
實際上現代也有許多富春山居圖的臨摹之作,而且具備了極高的水平,頗有收藏價值。但是如果把現代的作品做舊了,再按照古代的東西來賣,那麼也只能歸類於贗品一流了。
不過王觀仔細研究許久。發現這幅作品沒有做舊的痕跡,而且顏色較為深沉,古樸自然,也說明了賈芹沒有撒謊,這畫是清代仿品的可能性很大。
仔細把全圖瀏覽一遍之後,王觀目光落在長卷的左下方。一般來說,只要不是存心偽造,那麼就算是仿品,也會留下臨摹作者的名款,讓人清楚的知道這是仿作。
顯然。這幅作品也是這樣,臨摹的人不僅寫下筆款,還附蓋了印章。
“烏目山人……”乍看之下,王觀皺起了眉頭,仔細思索起來,卻是依稀之間感覺這個名號有些熟悉。
在這裡也要吐槽一下,古代文人有一個不良習慣,尤其是宋代以後的文人名士,總是喜歡不斷的更換名號。幾乎每個不同的人生階段。就要更換一個名號。
注意,這裡說的是名號,而不是名字。古人把名、字、號,分得十分清楚。名與字一般是不會更換的。但是號卻好像衣服似的,天天在變換。
以張大千和齊白石為例,一生之中使用的名號數不勝數,如果不是仔細研究的話。常人根本列舉不出來。當然,他們這樣做的目的,也不是為了標新立異。主要是防止別人偽造自己的作品罷了。每隔一段時間,就更新換代一批新的印章,相當於現在的防偽標誌。
說起來,這也是情有可原的事情,不過卻為難了研究他們作品的後人。
反正為了背下歷代名家的字號,王觀平時也沒少下工夫,所以稍微思索了下,頓時露出驚詫的表情:“清四王之一,王翬。”
對於自己的記憶力,王觀還是比較自信的。又是清代作品,又有烏目山人的款,除了清初四王之一的王翬,他還真想不出有誰了。
不過王觀也不是很確定,因為王翬的號也蠻多的,號煙客、煙客外史、耕煙散人、烏目山人、劍門樵客、清暉主人、虞山人……
然而,這些不是重點,重點是王翬確實臨摹過富春山居圖,更重要的是他的仿品也得到世人的承認,屬於十分珍貴的摹本。
為什麼珍貴,這其中也有一定的原因。王翬這個名字,除了比較專業的人士,估計一般人也不知道他,反正肯定沒有唐伯虎這樣的名氣。
然而,在中國的書畫史上,王翬卻屬於一個畫派的扛鼎人物。
他出身文人世家,幼時愛畫,因家貧,為畫商摹制古畫出售。所以臨摹了許多宋元名跡,取法宋元諸家,對傳統古畫的鑑賞、臨摹,功力極深。宋以來許多失傳的古畫,往往是借他的臨摹得以有傳世的稿本。
臨摹的名家作品多了,王翬也博採眾家之長,慢慢的有了自己的獨特風格。他的山水畫,筆墨純熟,功力相當深厚,被時人譽為海內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