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到時候,袁盎就真的非死不可了!
“朕相信太僕確實不知情……”劉徹緩緩的開口為袁盎開脫:“但太僕御下不嚴,有瀆職之罪,不再適合擔任太僕了,其罷太僕,為江都王太傅!”
“臣,謝主隆恩!”袁盎立刻就叩首拜道。
只是罷太僕官,平級調往江都國為太傅,對袁盎來說,這是最好的結果了。
更重要的是,他能借此跳出這個漩渦,去江都避禍,過個幾年,未嘗不能起復。
天子金口一開,群臣自然都立刻跪下來,道:“臣等奉詔!”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這個事情只會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的時候。
劉徹又開口了。(未完待續。)
PS:這章寫的好難!~
第六百五十八節 【南巡】(3)
“左傳曰:國之大事,在祀與戍。”劉徹環看四周臣子,緩緩組織語言,說出他此行真正的目的。
倘若只是想反腐,需要皇帝親自下場嗎?
完全不需要,一小吏足矣!
難道還有誰敢對抗君權嗎?
唯有要重定地水風火,改寫遊戲規則時,才需要皇帝親自下場壓陣。
“昔者,天下初定,朕皇祖高皇帝,便令相國蕭何,定下以算賦為國家治庫兵車馬之用的律令,及朕皇祖父太宗孝文皇帝在位,查前代馬政之失,乃下‘復馬令’,明告天下‘養馬一匹,則復卒三人。五大夫以上爵,用為吏員’。太宗何以如此?車騎者,國家武備也!”
復馬令是始終貫徹在整個西漢王朝統治期間的國家馬政指導思想之一。
根據這條命令,百姓養馬(戰馬)一匹,則可以免三人兵役,若這個百姓的爵位在五大夫以上,則可以自動當選當地廧夫或者衙役官差一類的低階吏員。
當然,假如遇到戰事,這些人就要自帶乾糧馬匹,隨軍出征。
這是漢室為了鼓勵民間養馬,同時加強民間預備役騎兵建設的最主要策略。
如今北地、隴右地區的特權階級,北地騎士,就是在這條命令下誕生的產物。
這些騎士,基本來自於小地主以上的家庭,從小營養豐富,發育良好,身體強健,善於騎射。是漢軍騎兵部隊的中堅組成部分。
而漢室對他們的待遇也非常高。
除了享受復馬令的優待外,還給予了他們比山東復的社會地位。
所以。北方地主階級,爭相養馬。訓練子侄,以成為北地騎士為家族榮耀。
這很正常。
後世天朝政府,要是某天釋出公告說,要是有人能買一臺XX機械,同時熟練掌握了這機械的使用方法,那麼,立即特招入伍,同時給予老紅軍待遇,你看看。整個國家上下會不會打破頭?
但,這條復馬令的侷限性也很大。
能養得起金貴的戰馬的家庭,用屁股想都知道,必然不是什麼小家小戶。
自古窮文富武,在這個自耕農家庭都很難供養一個脫產的讀書人的時代,想要供養一個脫產的練武騎士和他的戰馬的家庭,起碼也得是有幾個佃戶的地主家庭。
所以,復馬令下達二十餘年,民間的養馬**始終沒有到來。
反而限制了底層的民眾向上攀登的道路。
泥腿子們沒錢買馬。更遑論學習騎術了。
所以只能在材官和強弩部隊裡混。
而有錢有勢的地主豪強子弟,則憑藉優良的家境和充足的資源,練就了一身精湛騎術,入伍就直接進了騎兵部隊。稍微表現好一些,馬上就能得到提拔,然後就是火箭式升官。
典型的代表就是李廣。
區區十幾年時間。就從一個投軍的北地騎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