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部分

,特別是主人公弗朗茲的演講,讓她提意見。阿萊特說,弗朗茲的講話有些誇張和做作,但薩特的表演倒十分精彩。

要了解薩特與阿萊特的關係,他倆的通訊應該是一個重要的資料。但薩特去世後,阿萊特並未出版他倆的通訊集。不僅如此,當波伏瓦出版薩特的書信集(主要是薩特給她的信)時,阿萊特還特別要求波伏瓦,將薩特信中有關她的內容悉數刪去,以至於波伏瓦在該書序言中特別宣告:“為了不讓第三者──以及與他們關係密切的人──感到困窘或難堪,我刪去了一些段落,改變了一些人的姓名。這些改變全都是由我一人作出的。有些地方是應艾卡姆─薩特女士的要求而改變的。”因此我們對薩特和阿萊特的關係很難有詳細具體的瞭解。但阿萊特的這種要求從另一方面表明,她和薩特的關係一定有不少不希望為外人所知的親密。

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阿萊特在薩特生活中越來越重要了。除了其他因素外,阿萊特有音樂特長是一個重要原因。音樂在薩特生活中佔有特殊的地位。特別是彈鋼琴,這一愛好撒特保持到晚年,直到他的胳臂因病不能活動才罷手。

從有關資料看,波伏瓦也能夠彈一點鋼琴,但水平不高,因此不能經常與薩特一起合奏。她和薩特經常進行的音樂活動是在一起聽唱片。而阿萊特能夠彈一手好鋼琴,還吹得一口好笛子,歌也唱得不錯。因此,薩特很喜歡坐在鋼琴旁為她伴奏,或者同她進行二重奏和二重唱。在從事這樣的活動時,應該是薩特一天最為放鬆的時候,也是心情最為舒暢的時候。大概其他的女性都不能取代阿萊特在薩特生活中的這種作用。

1965年1月底,薩特正式申請收養阿萊特為自己的養女。這一年3月,這個申請得到批准。此時距薩特和阿萊特認識正好9年。這一年薩特60歲。

薩特收養阿萊特為女兒,直接目的是為了改變她惡劣的精神狀態和不利的社會生活狀況。阿萊特童年和少年時代生活是悲慘和不幸的,因此她的精神狀態一直不佳,長期處於憂鬱狀態。而作為一個阿爾及利亞籍猶太人,在法國是倍受歧視的。薩特對於自己喜愛的女性,願意奉獻出一切。他很想幫助她改變精神狀況,幫助她抹去過去的陰影,希望她能感受到生活的樂趣,希望她有一個光明的未來。最根本的,是希望她有自信心。此前薩特交往的女性,例如月亮女人和萬達,最根本的問題是對自己、對生活缺乏自信。薩特也試圖幫助她們改變,但她們年紀大了,很難改變。而阿萊特還很年輕,還有較大的可塑性,薩特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使她有一個根本的改變。

據我猜測,為了改變阿萊特的地位和狀況,也許薩特曾經想過同她結婚。以前他在幫助波伏瓦和萬達時都想到這一招,這也是他能夠為喜愛的女性拿出來的最後一份禮物。但他比阿萊特大32歲,再同她結婚顯然不適合;而且這還涉及到同其他女性的關係,特別是同波伏瓦的關係。於是他決定收養她為女兒,實際上,就他的年齡來說,顯然,作她的父親是足夠了的。這樣一來,阿萊特就自然地加入了法國籍,成了一個法國人,在法國生活不會再受歧視。作為薩特的養女,她也有了新的身分,無論在社會地位還是在財產方面都有了安全和保障。而且這裡還有一種親情關係,一種家庭氣氛,這些對於改變阿萊特的精神狀態都是有好處的。

至於這一行動的內在因素,則較為複雜。薩特去世後,阿萊特在出版他的《奇怪戰爭日記》和《倫理學筆記》兩本書時接受記者採訪,談到薩特收養她的問題。她說,薩特收養她是為了幫助她。她還說,他倆的這層關係中有些遊戲的成分,因為她已經不是一個小孩子,而過去也無法抹殺掉。那麼,這種“遊戲成分”是什麼呢?

由於薩特從小沒有父親,又由於母親再婚的影響、對繼父的反感,薩特不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