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實際上並沒有愛,或者愛的感情不是主要的。它只能稱為一次豔遇,或一夜風流,在很大程度是一種性遊戲。

晚年薩特回憶這一經歷時承認,他那時深受社會通行的道德觀念的支配,深受資產階級教育的影響,所以會產生上述愚蠢的想法。他說:“一旦同一些成年女子發生性關係,我就再沒有這種想法了。這種想法只是在中學那段時間。在我去巴黎高師時,這就過去了。”(《永別的儀式》)

實際上,在這以後,在其一生,薩特仍然有著較多的性伴侶,有時同時有幾個。這讓我們產生疑問:他是否真的有了這種根本變化呢?

變化應該是有的。上大學後,他不再同這些下層姑娘們鬼混。在同那些年齡較大一些的女性茭往時,對她們有一個基本的尊重,這就是,將對方看成跟自己具有平等身分的人,彼此沒有高貴和低賤之分,沒有誰高攀誰的問題。

在以後同異性的交往中,薩特很少再有那種一夕之歡;也就是說,兩人必須有了一定的感情交流,才可能進一步發展為肉體的交合。首先是感情,然後才是肉體。薩特的初戀就是開始於這一時期。

薩特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還表現在他對於雙重標準的否定。在他看來,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在性行為規範上應該是同樣的。如果說男性可以有性自由,可以有婚前性行為,可以有多個性伴侶,那麼女性同樣應該有。即使是閨中淑女,也可以像男子一樣,同時有幾個情人,有著性自由。例如他的終身伴侶波波伏瓦就是這樣的,而這絲毫沒有影響他倆的關係。從這個意義上說,這種多伴侶化也是反傳統的。如果說他對自己的情人有什麼要求,他只是希望在他們交往的這段時間裡,在她的生活中他具有最重要的性質。

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薩特以後的Xing愛生活以及同異性的關係,在有的時候仍然未能完全擺脫傳統觀念的某種影響。例如,同有的女性茭往時,他要求對方不能同時有其他情人;當發現對方與他人交好時,就嫉妒非常,而他自己卻同時有幾個情人。再如,有的女性儘管不屬於下層社會,他卻在沒有什麼感情的情況下同對方發生性關係;這與以前那種一夜風流並沒有什麼實質區別,雖然這種交往是對方主動造成的。

至於形成這種多伴侶傾向的原因,有多個方面:按照薩特自己所說,他的多伴侶化是由於他讀過的書,那裡面的大作家都是多伴侶的,而他立志作一個大作家,很自然地就以此作為自己的生活模式。

除此之外,就薩特早年的情況而言,至少還有兩個因素造成他的多伴侶傾向。一個是外祖父的榜樣。由於妻子拒絕過性生活,施韋澤就有了不斷的外遇。這在家中大概不是秘密了,而妻子應該也是默許的。這對小薩特的一種啟示就是:一個很帥的男子應該有許多女人。另一個因素是母親的再婚。在戀母情結的作用下,他將這視為一種背叛。他從這一事件獲得的教訓就是:一個女人是不可依靠和指望的;要避免這種背叛和失望,就必須同時有幾個女人。當然,當時這一切他並非意識得那麼清楚,而是潛在地造成他成年後的Xing愛特點。

薩特在晚年那個自傳性的長篇談話中總結了自己的Xing愛特徵。這時他已將近70歲,“七十而從心所欲”,他談得十分坦率,也是比較準確的。

薩特說,他從女人身上要求的東西,最根本的就是感情或感受性。在他看來,一個女伴首先有著感情價值,然後才是性的價值。他覺得同一個女人有親密關係就是在某種程度上佔有她的感情,力求使她感受到這一點,深深地感受到這一點。佔有她的感情,也就是要她愛他。她們感到成了屬於他的東西而不得不愛他。他就要求這個。當一個女人把她自己給他時,他可以在她的臉上、在她的表情中看到這種感受;而在她臉上看到了它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