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8章 光緒帝:改革的希望與悲劇的宿命

月二十三日,李鴻章在日本與日方草簽了《馬關條約》。由於條約內容苛刻,光緒帝表示無法接受,但最終在慈禧太后的壓力下,被迫簽字批准了條約。條約的簽署不僅標誌著甲午戰爭的結束,也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屈辱和損失。

條約簽訂後不久,康有為聯合在京參加會試的舉人們,發起了著名的“公車上書”,呼籲拒和、遷都、變法。這份上書最終送到了光緒帝手中,引起了他對變法自強的強烈共鳴。光緒帝命令將上書內容抄錄副本,並分發給有關人員和部門討論,這表明他有意推動改革,以求雪恥自強。

然而,改革的道路並不平坦。儘管光緒帝支援變法,但在保守勢力的強大阻撓下,真正的改革並未能夠全面展開。儘管如此,“公車上書”和隨後成立的“強學會”依然為中國未來的改革種下了希望的種子。

五、求變圖強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至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關鍵時期,也是光緒帝求變圖強的重要階段。這段時間,光緒帝在維新派的支援下,試圖透過一系列改革措施來挽救清朝的頹勢。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沙俄透過《中俄密約》獲得了中東鐵路的建設權,進一步擴大了其在中國東北的影響力。這一年,光緒帝的母親醇王福晉葉赫那拉氏去世,這對光緒帝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在此期間,維新派的主張逐漸引起了光緒帝的關注,特別是康有為的思想對光緒帝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翁同龢等人在其中起到了橋樑的作用,他們不僅向光緒帝介紹了康有為的才能,還經常講述世界各國的情況和西方先進的理念,使光緒帝開闊了視野,增強了變法的決心。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德國以鉅野教案為契機,強佔了膠州灣,這一事件引發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面對嚴峻的國際形勢,光緒帝更加堅定了變法圖強的決心。

到了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康有為的變法思想得到了光緒帝的認可。年初,康有為被請到總理衙門問話,隨後,他向光緒帝提交了第六份奏摺,提出了下詔定國是的要求,並強調中國應當借鑑日本明治維新的經驗。光緒帝讀了這份奏摺後,堅定了變法的決心。同年三月,康有為等人成立了保國會,這一舉動得到了光緒帝的支援,但卻遭到了守舊派的強烈反對。

,!

同年四月,光緒帝開始採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派遣宗室王公出國考察,選拔人才參與新政。五月,頒佈了“定國是詔”,正式開啟百日維新。這一時期,光緒帝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建立京師大學堂、改革軍隊訓練方法、改變科舉考試內容等。他還提拔了一批維新人士參與新政,如楊銳、林旭、劉光第、譚嗣同等。

然而,這些改革措施遭到了封建守舊勢力的強烈抵制。許多 頑 固 大臣利用慈禧太后的影響力,公然違抗光緒帝的命令,導致許多新政詔令形同虛設。

六、戊戌政變

戊戌政變是晚清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它發生在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標誌著維新變法運動的終結。這場政變是由慈禧太后主導,旨在清除光緒帝身邊的維新派人士,恢復其對清廷的絕對控制。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光緒帝在維新派的支援下,推行了一系列旨在改變中國落後局面的改革措施,史稱“百日維新”。然而,這些改革觸動了守舊派的利益,尤其是慈禧太后,她對光緒帝的變法持強烈的反對態度。

在維新派推進改革的同時,慈禧太后開始採取一系列措施來加強自己對政局的控制。她先是解除了支援光緒帝的翁同龢的職位,並要求所有新任命的二品以上官員需到頤和園向她謝恩,從而確保對重要職位的任命權。緊接著,慈禧任命了親信榮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