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2章 張璁:嘉靖朝改革風雲的幕後推手,明代改革第一臣

詮釋。他的《大禮或問》更是系統闡述了自己關於皇統承繼的觀點,認為世宗繼承大統並非基於過繼關係,而是遵循祖制的自然繼承,因此應當尊其生父為皇考,維護人倫天性。

這份奏疏得到了明世宗的高度認可,對於渴望維護與生身父母情感聯絡的年輕皇帝來說,張璁的觀點無疑是一劑強心針,使得世宗感到自己的決定有了理論支撐和道德依據。張璁也因此被視為理解並支援皇權的忠臣,很快受到了世宗的信任和重用。

四、勇於改革

在嘉靖年間,明朝社會面臨諸多挑戰,其中土地兼併問題尤為突出,成為威脅社會穩定與皇權統治的嚴峻考驗。張璁作為嘉靖朝的核心改革者,深刻認識到土地問題的緊迫性,力圖透過一系列改革措施來緩解社會矛盾,穩固國家根基。

土地兼併的嚴峻形勢

明武宗時期,全國流民數量高達六百萬,佔總人口的十分之一,土地集中於皇室、王府、勳戚手中,形成大面積的莊田。這些莊田的急劇膨脹,嚴重擠壓了平民百姓的生存空間,導致大量農民失去土地,流離失所,進而引發頻繁的農民起義。到了嘉靖年間,張璁面對的是一片亟待解決的土地危機,他明白,要穩固政權,必須從土地問題入手,恢復農業生產,安定民心。

莊田清理與土地改革

張璁上任後,果斷展開了對莊田的大規模清理工作,不僅在京畿地區,還將清理範圍擴充套件到全國各地,並觸及到僧寺產業,顯示了他改革的決心與魄力。嘉靖九年的清理行動中,共查勘勳戚莊田五千餘處,涉及土地五萬七千餘頃,其中大部分被歸還給了原業主。為了防止未來再次發生類似情況,張璁還嚴格制定法律條文,禁止侵佔或私下轉讓民田,對違法者施以重罰,甚至包括勳戚大臣。這一系列嚴厲的措施,有效遏制了土地兼併的勢頭,減輕了農民負擔,促進了社會秩序的穩定,為“嘉靖中興”創造了必要的物質條件。

科舉制度的革新

在教育與官員選拔方面,張璁同樣看到了舊有科舉制度的侷限性,尤其是科舉考試中過分重視形式而忽視實際才能的問題。為了提升官員隊伍的整體素質,他著手改革科舉考試內容與文體,強調實用主義,鼓勵考生關注現實問題,減少浮誇空洞的文風。同時,針對科舉名額有限,大量人才被排除在外的現狀,張璁創造性地提出了“科舉、舉人、歲貢三途並進”的用人策略,打破了單一的科舉選拔模式,拓寬了人才選拔的渠道,讓更多有真才實學的人有機會為國效力。

儘管這些改革在初期遇到了不少阻力,包括一些保守派的批評,認為改革過於嚴苛,甚至有損士子利益,但張璁的堅持與遠見卓識最終獲得了顯著的成效。改革後的科舉制度和學校教育,不僅提高了官員的素質,也促進了學術風氣的轉變,增強了教育機構的教育功能。張居正等後來的名臣對張璁時期的教育改革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那是明代學風最為接近古代優良傳統的時期,足見張璁改革的深遠影響。

五、反腐倡廉

在嘉靖時期的明朝,政治腐敗問題日益嚴重,官場貪腐橫行,嚴重威脅到國家的穩定與發展。張璁作為嘉靖朝的重要改革者,對貪汙腐敗現象深惡痛絕,採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力圖肅清官場風氣,恢復政治清明。

推行《憲綱》以整飭風紀

嘉靖六年(1527年),張璁擔任都察院負責人期間,嚮明世宗提交了一份名為《憲綱》的提案,共包含95條具體措施,旨在從根本上解決官吏貪腐問題,提升政府效能。他特別挑選了七條最為緊迫的條款,建議立即執行。這些措施一旦落實,將大大加強法制約束力,規範官員行為,提升行政效率,從而達到整肅朝綱的目的。

不拘一格選拔人才

張璁在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