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3章 溫體仁:崇禎朝的“孤忠”與“奸佞”

常在閣臣提交的奏疏中尋找微小的錯誤,然後退回而不直接說明原因,考驗閣臣的洞察力。在這樣的情況下,溫體仁展現出了他獨特的能力,能夠精準地識別出崇禎帝關注的細節所在,這一點在眾多閣臣中顯得尤為突出。[79]

有一次,陳子壯上疏,閣臣們反覆票擬,卻總是被崇禎帝打回,無人知曉其中緣由。正當眾人困惑不解之時,溫體仁緩緩開口:“或許是因為疏末未填寫日期吧!”眾人隨後檢查疏文,果真發現了這個疏漏之處。[79]這一事件充分展現了溫體仁對細節的敏銳捕捉,以及他對崇禎帝心思的深刻理解。

更為典型的是發生在崇禎八年(1635年)夏天的一件事。崇禎帝依照慣例表彰在鎮壓農民起義中戰死的曹文詔,並提拔其子曹變蛟為副總兵。曹變蛟隨後上疏謝恩,然而,崇禎帝卻反覆將奏疏退回,還在上面標示了兩點,分別位於卹典日期和謝恩日期之上,令閣臣們一頭霧水。此時,溫體仁因病休假,當他重新入職後,仔細研究了這份謝恩疏,最終發現了問題所在:上疏日期與卹典日期間隔過短,這意味著遠在戰場的曹變蛟不可能如此迅速地完成謝恩疏的撰寫。原來,曹變蛟事先委託他人,在卹典聖旨公佈後立即代為書寫謝恩書。溫體仁在票籤中提出了疑問,第二天便得到了崇禎帝的認可和回覆。[79]

溫體仁的這一系列舉動,即便是在政敵文震孟看來,也承認了他“亦有小才”。這不僅體現了溫體仁在處理政務時的細心與周到,更重要的是,他能夠準確地把握崇禎帝的意圖,這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中無疑是一種極其寶貴的技能。溫體仁的這一特點,不僅幫助他鞏固了在內閣中的地位,也成為他政治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入閣傾軋

崇禎二年(1629年),溫體仁雖未能如願獲得南京禮部尚書之職,但在京城的政治博弈中,他逐漸嶄露頭角。十一月,正值後金大汗皇太極圍困京師之際,溫體仁秘密上疏,揭露督師袁崇煥與敵通謀,導致袁崇煥被捕。次年,崇禎帝決意讓周延儒入閣,而東林黨閣臣韓爌、錢龍錫力薦何如寵、錢象坤,試圖阻止溫體仁入閣。然而,溫體仁與周延儒合謀,迫使錢龍錫因袁崇煥案下獄。

六月,溫體仁終於入閣,兼任東閣大學士。此後,他逐步攀升,官至太子太保、文淵閣大學士,乃至少保兼太子太保,改戶部尚書,最終進階至武英殿大學士,加少傅,改吏部尚書。

在內閣中,溫體仁與周延儒表面和氣,私下卻暗中較量。他籠絡山東、江西籍官員,削弱周延儒勢力。崇禎四年(1631年),溫體仁趁周延儒離京之機,處理了周延儒親近的袁弘勳、張道濬,隨後使王永光引咎辭職,安排親信閔洪學接替吏部尚書之位,掌握了人事權。周延儒則設法彈劾閔洪學,使李長庚取代其位。

崇禎六年(1633年),周延儒因太監王坤彈劾陷入困境,溫體仁袖手旁觀,兩人關係惡化。溫體仁暗中支援周延儒的對手,排擠其盟友,卻表現得不動聲色,維持崇禎帝的信任。六月,周延儒因私稱崇禎帝為“羲皇上人”而被迫辭職,溫體仁批准其辭職,從而繼任內閣首輔。周延儒離職時,推薦何如寵入閣以制衡溫體仁,但何如寵懼怕溫體仁而未敢就任。

刑科給事中黃紹傑直言溫體仁為奸佞,請求將其逐出朝廷,但崇禎帝斥責黃紹傑輕率狂妄,將他降級外放。溫體仁在平定登州叛亂(吳橋兵變)後,因其功績,於崇禎七年(1634年)晉升為中極殿大學士,加封少師。

五、晉升首輔

溫體仁在成為內閣首輔後,首要目標便是清除障礙,尤其是掌握人事任免權的吏部尚書李長庚。崇禎七年(1634年),溫體仁巧妙地利用一次朝臣寬恤的機會,透過密揭彈劾李長庚,指控他未待刑部正式批覆即開具起廢諸臣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