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3章 溫體仁:崇禎朝的“孤忠”與“奸佞”

,此舉被視為“屈法徇私,朋比欺矇”。崇禎帝對李長庚的處理極為不滿,最終將其削籍為民,溫體仁的親信張捷則暫代吏部事務。

隨後,在崇禎帝的平臺召見中,溫體仁推動自己的親信謝升成為新的吏部尚書,從而進一步加強了自己在人事上的影響力。這一系列行動彰顯了溫體仁在排除異己方面的心機和手段。

隨著文震孟因講《春秋》而受到崇禎帝賞識,溫體仁感到了威脅,因為文震孟是東林黨系的人物。崇禎八年(1635年),文震孟雖因病未能參加崇禎帝組織的廷試,仍被欽點入閣。溫體仁起初表現出對文震孟的尊重,每次都徵詢其意見,這使得文震孟誤判了溫體仁的意圖,放鬆了警惕。

然而,當文震孟反對吏部尚書謝升欲將曾批評過溫體仁的言官許譽卿調往南京的計劃時,衝突爆發。謝升指控許譽卿不願南遷是出於把持朝政的目的,崇禎帝站在了謝升和溫體仁一邊,將許譽卿貶為平民。文震孟對此公開表達不滿,溫體仁趁機向崇禎帝告狀,導致文震孟及其同黨何吾騶被斥為“徇私擾亂”,最終被逐出朝廷。[51-52]

針對鄭鄤的事件,溫體仁利用其族舅吳宗達提供的材料,指控鄭鄤有“杖母烝妾”之罪,即在家時曾杖打母親並強納父妾。這一指控極為嚴重,導致鄭鄤被捕入獄。儘管缺乏確鑿證據,此案拖延多年,直到崇禎十二年(1639年),鄭鄤才被執行凌遲,但此時溫體仁已去世。

六、卸任去世

溫體仁在內閣首輔的位置上,其權力與爭議並存。他輔政期間,內外局勢不斷惡化,多次遭到朝中多位官員如傅朝佑、劉宗周等人的彈劾,但均得到了崇禎帝的庇護,導致彈劾者受到不同程度的懲罰。[55]溫體仁的肆無忌憚,特別是在與復社的衝突中,企圖利用職權打壓對方,卻因倪元珙、馮元飈的不配合而未能得逞。[56]

崇禎十年(1637年),溫體仁的弟弟溫育仁未能加入復社,激發了溫體仁對復社的敵意。他唆使陳履謙和張漢儒誣告已退休的政敵錢謙益,企圖置其於死地。錢謙益被捕後,求助於太監曹化淳,這觸發了一系列事件,最終揭露了陳履謙父子的陰謀。曹化淳的介入,不僅保護了錢謙益,還揭露了溫體仁背後的指使。[57-58]

崇禎帝得知真相後,開始懷疑溫體仁“有黨”,對他的信任迅速瓦解。面對這一局面,溫體仁上書請求辭職,期望崇禎帝會挽留他。然而,崇禎帝果斷批准了他的辭職,溫體仁震驚之餘,只得離開內閣。京城百姓得知訊息,歡聲雷動,可見溫體仁的離去受到了民間的歡迎。[59-60]

溫體仁回鄉後不久,於崇禎十一年(1638年)去世,享年六十六歲(按中國傳統計算,實際年齡為六十四歲)。崇禎帝對其去世感到惋惜,不僅為之輟朝,還追贈太傅,賜予厚葬,並親自決定其諡號為“文忠”,打破了通常由閣臣先擬諡的慣例。[1]然而,南明建立後,溫體仁的諡號一度被削除,但在其同黨張捷、蔡弈琛的支援下,諡號得以恢復。

結語

溫體仁的故事展示了歷史人物評價的複雜性。一方面,他能夠在動盪時期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顯示出一定的政治手腕;另一方面,他的執政風格和政績卻備受質疑,被認為是明朝衰敗的一個因素。這提醒我們,在評價歷史人物時,應當全面考量其時代背景和個人行為的影響,避免單一維度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