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章 清初名將阿濟格:英勇背後的悲劇命運

擊高得勝以及蒙古兵都被困。阿濟格派遣博洛前去救援,最終解圍。三月,阿濟格得知兩位福晉去世的訊息,多爾袞勸他回京處理喪事,但阿濟格謝絕說:“我不圖富貴,只希望能在史冊上留下我的功績。攝政王為了國家大事忙碌不已,我怎能因為妻子之死而耽誤國事?”四月,阿濟格收復了左衛。六月,阿濟格致信多爾袞,要求封為叔王,並指出輔政豫親王的兒子功小不當優異,鄭親王乃叔父之子,不應稱叔王。多爾袞以此為由數落阿濟格妄圖越分及私除職官等罪行,眾人提議削去其爵位,但多爾袞以阿濟格恃親冒請為由免去了處罰,只是命令他不要參與部務及接觸漢官。八月,阿濟格再次同貝子鞏阿岱統兵征討大同。八月二十八日,姜鑲的部將楊振威殺了姜鑲及其兄姜琳、弟姜有光,歸順清軍。次日,阿濟格率軍進入大同城內,拆毀了大同城牆,並製造了大同之屠後還師。

五、失敗賜死

順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英王阿濟格利用攝政王多爾袞突然病逝的機會,試圖謀亂奪政。多爾袞去世後,阿濟格看到了權力真空的機會,認為這是奪取最高權力的最佳時機。然而,他的計劃並未得到足夠的支援,最終以失敗告終。

多爾袞的去世發生在順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這一訊息很快傳遍了京城內外。阿濟格意識到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可以利用朝廷內部的混亂奪取大權。他開始秘密地策劃一場政變,試圖取代多爾袞成為新的攝政王。然而,阿濟格的計劃並沒有得到廣泛的響應和支援,尤其是在多爾袞去世後,朝廷內部的權力格局發生了變化,許多大臣和王公貴族並不願意看到阿濟格掌握大權。

順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議政王大臣會議對阿濟格的罪行進行了審議。阿濟格的野心和行為被認為是極其危險的,可能會威脅到順治帝的安全和清朝的穩定。因此,會議決定將阿濟格幽禁,並剝奪了他兒子勞親的王爵,將其降為貝子。

在幽禁期間,阿濟格的行為並未有所收斂,反而更加狂暴無禮。他在監房內私藏大刀,暗中挖掘地道,並揚言要放火燒燬監房。這些行為進一步加劇了他對朝廷的威脅,也表明他對現狀的極度不滿和反抗心理。

順治八年(1651年)十月十六日(11月28日),諸王認為阿濟格的行為已經到了無法容忍的地步,擔心他會給未來帶來更大的隱患。因此,他們建議立即處死阿濟格,以免後患無窮。順治帝聽取了諸王的意見,下令讓阿濟格自盡,並將其從宗籍中除名,同時他的兒子勞親也被賜死。

阿濟格的結局是清朝早期政治鬥爭的一個典型例子,它展示了權力鬥爭的殘酷性以及對穩定和秩序的維護是多麼重要。阿濟格的失敗也警示了其他王公貴族,試圖挑戰皇權和攝政權威將會面臨的後果。

直到乾隆十一年(1746年),乾隆帝下令為阿濟格平反,重新修建了他的墓園。這一舉措體現了乾隆帝對歷史人物的重新評估和寬容態度,同時也是對阿濟格在清朝建立過程中所做出貢獻的一種認可。

六、結語

阿濟格的一生是那個時代許多滿洲貴族將領命運的縮影。他們憑藉著非凡的軍事才能為清朝的興起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往往由於性格或政治原因未能善終。阿濟格的故事提醒我們,在歷史長河中,個人的性格和選擇同樣重要,它們不僅影響著個人的命運,也影響著整個國家的發展軌跡。

:()古代歷史著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