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的一年。這一年裡,他的官職接連提升,權力達到了頂峰。三月,訥親被晉升為協辦大學士,意味著他在政府中的地位進一步提升。僅僅兩個月後,五月,他又被任命為五朝國史館總裁,負責編纂和審定國家歷史文獻,這一職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緊接著,訥親又被晉升為保和殿大學士,這是一個象徵著極高榮譽的職位,通常只有那些最受皇帝信任的大臣才會被授予。
就在同一個月,鄂爾泰因病重臥床不起,並很快傳來了他的死訊。乾隆帝隨即決定讓訥親接替鄂爾泰的位置,成為軍機處的領班大臣,且在名單上排在張廷玉之前。這個決定不僅反映了乾隆帝對訥親的信任程度,也表明訥親在朝中的地位已經超越了其他老臣。
面對如此突如其來的高位,訥親自己也感到有些措手不及。他深知自己的資歷尚淺,與張廷玉相比仍有差距,於是上書表示不敢接受如此殊榮。乾隆帝在聽取了訥親的意見後,做出了一些調整,但仍維持了訥親在某些方面的優先地位。最終,乾隆帝宣佈在內閣的行走名單中,訥親的名字將排在首位,而在吏部行走名單中則與張廷玉並列。至於軍機處奏事時,滿大臣訥親的名字放在前面,漢大臣張廷玉的名字則在其後。實際上,無論在哪個名單中排名如何,訥親在朝廷中的實際權勢都遠遠超過了張廷玉。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訥親以乾隆帝的寵臣和親信身份受到重用,但這也意味著他的命運與乾隆帝的意志緊密相連。在專制皇權體制下,皇帝的意志可以決定一個人的生死榮辱。乾隆帝能夠給予訥親如此殊榮,同樣也能因為任何原因將其打入冷宮。
四、出戰金川
乾隆十三年(1748年),正當乾隆帝沉浸在喪妻的巨大悲痛之中時,金川戰事失利的訊息傳到了京城。面對前線戰事的困難,乾隆帝先後調回了慶復,並任命了一向被認為幹練的張廣泗為川陝總督,以圖儘快解決金川的問題。然而,即使是被乾隆帝高度評價的張廣泗,也無法扭轉戰局,前線的戰鬥拖延已久,這讓乾隆帝感到焦慮不已。
在這種情況下,乾隆帝認為需要一個能夠全面掌握戰況,並且能夠準確傳達他意圖的人。於是,他選擇了訥親。四月,乾隆帝召回正在山東賑災的訥親,任命他為經略,讓他率領禁軍前往金川戰場,希望訥親能夠實地考察軍情,及時彙報,並根據實際情況作出指示,爭取早日獲得勝利。
然而,訥親雖出身滿洲世家,卻缺乏實際的軍事指揮經驗。他的性格自負且剛愎自用,這導致他在戰場上做出了錯誤的決策。起初,訥親盲目出擊,輕敵冒進,導致清軍遭受損失。接著,他又變得猶豫不決,不敢主動出擊,反而依賴張廣泗。張廣泗出於對訥親權位的敬畏,未能向他提供有效的建議。訥親在戰敗後推卸責任的行為,加上張廣泗對他的輕視,使得前線將領之間出現了嚴重的分歧,軍心開始動搖。
訥親提出了一個不合實際的戰略,即模仿金川土司建造碉樓的方法來進行防禦,但這並未能改善局勢。他的奏摺送達京城後,乾隆帝很快就意識到訥親在指揮上的無能。儘管金川戰事仍然沒有進展,但朝廷已經陷入了進退維谷的境地。乾隆帝試圖透過使用離間計來改變戰局,並將自己的憂慮告知訥親,希望他能夠理解皇帝的用心。然而,這一次訥親卻顯得異常遲鈍和頑固,他一方面同意張廣泗增兵進剿的建議,另一方面又提出撤兵待敵疲憊後再進擊的策略。這種矛盾的做法暴露了訥親在關鍵時刻的無能,令乾隆帝極度失望。
更糟糕的是,乾隆帝從前線的報告中得知,訥親從未親自踏上戰場,而是選擇留在帳中指揮,這進一步證實了他缺乏實戰經驗和勇氣。乾隆帝對訥親的不滿日益加劇,最終決定將訥親和張廣泗召回京師述職,並撤銷了訥親的經略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