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回答:〃……君為天皇,吾為中國,都可謂忠誠勇烈,國家至上嘛!〃
說話之間,車隊駛出中華門高大的門洞,一排頭戴鋼盔擔任警戒的憲兵立正敬禮,行人則遠遠駐足注目。
“我的顧問端納先生從華北來電話說,國軍士氣高昂,民眾抗日熱情澎湃。他用了一個英語單詞''''Gushout'''',就是到處噴湧的意思。〃女人容易激動,夫人一想到紅旗招展萬眾怒吼的場面臉上就容光煥發,〃……聽說上海各界都組織起來支援前線,民眾抗日運動風起雲湧,對國際輿論影響很大。端納先生建議,等他回到南京,由他陪我到上海前線進行一次公開慰問傷病員的活動,大令你看好嗎?”蔣介石轉過臉凝視夫人,他的內心輕輕一跳,夫人的話使他突然受到某種啟示。
……孫中山說過,民眾是勝利之本,只要把民眾的抗戰熱情調動起來,幾十個師幾百個師的兵員何愁不能解決?上海戰事才剛剛開頭,儘管往後戰場形勢嚴峻,但是如果你不看到蘊藏在民眾中的巨大潛力,看不到中國幅員廣大的優勢,你將自行陷入絕境。中國有四萬萬五千萬人,他們死人愈多仇恨愈烈,也愈加奮勇戰鬥,這就是中華民族決不屈服的天性。作為黨國領袖,他的責任是領導打贏這場戰爭,歷史只記錄你的成敗而不管死了多少人。政治家都是冷血動物,唯其殘酷才能以理智而不是情感,以利益而不是道德取勝。那一瞬間蔣介石覺得心中非常敞亮,就像一名優秀棋手突然被對手的步步緊逼激發出成倍的靈感,他發現自己又開始絕處逢生,變得生機勃勃思維活躍。上海戰區必須投入重兵增援,把日本人的主力吸引到南方戰場來。淞滬抗戰必須堅決打下去。他,至高無上的蔣委員長將以堅強的決不屈服的戰鬥姿態確立在全國抗戰的領袖地位,讓國際社會看一看,他是決不會向日本人的軍事壓力屈服的,以爭取美、英諸國的出面干預……〃哦大令,你真不愧是全國軍民愛戴的國家夫人。〃先生拉著夫人的手發自內心地讚歎道,〃如果你親自到前線去,你將把聖母的光輝帶給戰鬥中的國民心中……我將隨時為你祝福。〃
〃謝謝你,大令。〃 車隊沿著林木蔥蘢的山間道路蜿蜒行進,約摸一個時辰,前方山腰隱約現出一片巨大建築群的琉璃瓦拱頂。
中山陵到了。
中山陵位於南京東郊紫金山(鐘山)南麓,坐北朝南,氣象恢宏,與著名的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陵寢“明孝陵〃隔坡相望。中山陵始建於民國十五年(一九二六年),十八年春落成,同年六月孫中山遺體由北京碧雲寺移此安葬。陵墓裡木鐸式,傍出而築,由南往北逐級升高,依次為牌坊、墓道、陵門、碑亭、平臺,最後是祭堂和墓室。陵園總面積達四萬五千多畝,其中林木面積三萬二千畝,並建有音樂臺、光華亭、水榭等輔助建築群。站在陵墓高處遠眺,前有滔滔大江環繞,後有巍峨鐘山聳立,左有靈谷寺鐘聲相守,右有明太祖孝陵為伴,真是佔盡人間風光,一派帝王氣象。陵者,皇帝之墓宮也。據說民國二年孫中山諸人到南京鐘山打獵,登高一望,不禁大為陶醉,向陪同左右的南京市長問道:待孫某人百年之後,肯否借貴山一方寶地安身?由於此言確有記載;加上孫中山生前多次對人提及死後願葬在鐘山,因此孫中山逝世後,是否實現總統的遺願就成為衡量國民黨繼承人是否繼續高舉三民主義旗幟的重要標準;國民黨政府出動許多軍政大員和風水先生來到鐘山考察,經過種種社會、地理、人文和陰陽八卦的論證,終於選定墓址,並以招標方式募集資金圖紙,前後歷經九年修建,耗資二百四十萬銀元(當時正在北伐),動員民工數十萬人,一座氣象萬千的現代皇陵就拔地而起,成為我們現在看到的著名旅遊景點。在我們中華民族古老漫長的進化史上,我們已經擁有太多的關於墳墓和死人的文化,比如北京的十三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