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48部分

恆河畔的一顆菩提樹下悟道,最後創立了佛教,打出了眾生平等的旗號,試圖改變這種流傳已久的現狀。

可惜,佛教在佛陀的倡導之下,雖然跟婆羅門教爭鬥上千年,甚至在阿育王、戒日王等著名君王的支援下,一度成為國教——就像秦始皇統一中國需要法家思想來支援一樣,這些印度君王們掃平割據、建立帝國,也需要一套能夠打破種姓桎梏、適應帝國結構,取代婆羅門教的新思想,故而選擇了扶植佛教。

但隨著印度的長期分裂,以及婆羅門教改變形態,成為信仰更加廣泛的印度教又一次捲土重來,印度本土的佛教最終卻日漸式微,到了英國殖民統治印度的時代,佛教已經在印度本土基本絕跡。直到1947年現代印度建國之後,才有中國、日本和東南亞的僧人重新回到印度傳教,讓印度佛教的香火死灰復燃。

不過,印度佛教的式微,並不意味著佛陀釋迦牟尼被印度人遺忘。因為即使在印度教徒的眼中,佛陀釋迦牟尼也依然是一位非常偉大的神明,被視為印度教最高神毗溼奴的十個化身之一。在印度的小學課本里,就告訴孩子們“……我們生活在一個美麗的國度。佛陀之光庇佑著這塊土地。恆河是我們的母親河,是人類和動植物都賴以生存的聖水。感謝神明讓我們降生在這片土地上……”

所以,佛陀釋迦摩尼留下的很多遺蹟,也因此得到了印度教徒的保護,一直存留到了現代,而不是像猶太人那樣只剩半堵哭牆可供祭拜……比如,王秋他們此次前往的菩提伽耶,就是當年佛陀悟道的地方。

——也是有可能在異世界染上了T病毒的錢德拉。舒克拉先生,目前所在的地方……社會共同體。副種姓基本都是由職業產生,所以數量繁多,現在的印度有3000多副種姓。比如印度的聖雄甘地,甘地這個姓氏就顯示了他所屬副種姓的意義,甘地的意思是蔬菜水果商人,或者說菜販。

如同種姓一樣,出生在某個賈特的人終身屬於這個賈特,理論上不可以改變,必須操持該賈特所操持的職業,食用屬於該賈特的飲食——所以甘地當初想當律師和從政的時候,還一度被開除出去,當過一陣子的賤民,不過等他在國大黨裡混出頭變成聖雄之後,又被長老們恭恭敬敬地請了回來。傳統上,即使在四大種姓內部,不同的賈特也是不能通婚的,某個賈特的人只能跟某個賈特的人結婚,哪怕他們都是婆羅門或都是剎帝利。不過到了現代社會,這種規定已經執行得不太嚴格了。

由此可見,傳統印度是一個極度僵化和死板的社會,每一個印度人都是這個社會上的一顆螺絲釘,每個人從出生就被決定了命運,因為他的姓氏就是世襲職業——比如說,有個印度人姓哈爾維,意思就是“做糖果的人”。那麼他們就必須去做糖果來謀生,如果沒有自己的店,就只能去糖果店打工。因為那些老闆一看到他就想:哦,他姓哈爾維,生來就是熬糖煮茶的,別的工作恐怕做不好吧?

如此一來,說得好聽一點,傳統的印度社會就像一個大動物園,一個自給自足、等級森嚴、秩序井然的動物園。每個人各司其職、樂得其所。這兒有工匠、有牛倌、有地主,姓糖果匠的人家做糖果,姓牛倌的人放牛,姓戰士的人去打仗,賤民負責挑糞……每個人的命運都由姓氏決定了,像改行就得再投胎。

說得難聽一點,這種死板到完全沒有流動性的社會結構,不僅絕了底層印度人的上進之路,嚴重打擊了他們的積極性,對於最高統治者其實也是非常不利的,因為這樣一來,人力資源就無法在各個行業之間流動——不僅僅是沒法從底層人民之中提拔親信,而且即使是在同一階層之中,也沒法進行人力調配。

一位古代印度的王公,如果想要發展冶金業,也沒辦法讓農民改行去當鐵匠;如果想要發展航海業,同樣沒法讓手藝人變成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