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三十七回 辛棄疾含恨而終 王小q自稱龍王

號“忠敏”。葬於江西上饒鉛山縣永平鎮,墓園至今猶在,墓前有郭沫若題寫輓聯:

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

他時長回憶曾經的自己,風華正茂,馳騁疆場,以為自己能夠為收復舊山河出一份力。可嘆如今,空有一身的本領和滿腔的熱血抱負,早已經滿頭白髮,只能做一個勤於農事的莊稼漢。《鷓鴣天·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漢箭朝飛金僕姑。

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鬚。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他說:“看我年少時多麼風光啊,擁兵數萬,旌旗飄飄,在沙場殺敵。但現在想起以往的事情,只能為現在的自己嘆息。讓萬物復甦的春風,也沒法染黑我的白髮。青春就這樣白白流逝了,我只能把自己寫下的長達萬字的抗金戰略,拿來換取鄰居教種樹的書。”

豈不可惱!豈不可恨!

李清照知曉辛棄疾的平生遭遇,更瞭解他為人的性格,淡淡說道:“我很清楚你們的想法,但上命不可違,我們只能照做。具體到底是什麼事情我也不清楚,聽說是關於龍族,既是龍族內部的事,也應由諸泉龍王來解決,你們說呢?”

,!

辛棄疾也不再說什麼,王小q說道:“各位,最近我總是聽說神龍降世,莫非是關於這件事,天庭讓你們暫撤濟南?”以王小q通天徹地之能也無法感應的神龍太過於神秘,究竟確有其事,還是空穴來風,一切還未可知。

李清照也曾耳聞過神龍的事情,是神是魔,是好是歹,是福是災,她不知道。無論是什麼,也許只能交給龍族自己去解決,她對王小q說道:“小q,我勸你最好不要插手,你乃是龍族之外的人,這不是你應管之事啊。”

“老李,這話你說對了一半,我雖不是龍族,但我也是一方龍王啊!”王小q眉飛色舞說道。

雖然李清照剛剛接觸王小q,但從剛才的表現可以看出來,他嬉笑人間,滿嘴的胡說八道,真是好笑又好氣。她本不欲與之糾纏,誰知張曜笑著問了一句:“敢問你是哪個泉的龍王啊?”

王小q想也沒想,脫口而出說道:“咕嘟泉!”

“哈哈,你是真能胡謅啊,哪有什麼咕嘟泉啊?”張曜苦笑道。

“老張,你孤陋寡聞,就別賣弄了,枉你的張公祠還建在大明湖畔,竟然不知道大明湖裡有個咕嘟泉,可笑,可笑啊!”

大明湖上有泉麼?

揆諸當下,人們除了知道北極閣東有一處感應井泉外,其他就茫無所知了。而關於這個泉的一則故事,更是證明了大明湖上無泉的事實。據豎立在感應井泉西側的《感應井泉記》石碑記載,明代正德九年(1514),因北極廟日久傾圮,德王府派白聞宇率領工匠們予以修繕,施工之中,因湖畔眾水井的水苦澀難飲,百餘名工匠所飲用的水,需要到數里之遠的羅姑、玉環二泉處汲取。天熱路遠,費時費力,苦不堪言。一天夜裡,白聞宇焚香祈禱,拜求神靈,以解飲水困難。夢寐之間,得“神靈”明示:泉在北。次日一早,按所示之處鑿挖,果有清泉湧出,色清味甘。於是,遂命名為“感應井泉”。

這段石碑上的故事,也使濟南人認為:大明湖是缺少泉水乃至無泉的。果如是哉?非也!

《感應井泉記》為鄒襲所作,明代著名詩人、濟南先賢邊貢為石碑篆額,故在濟南影響甚大。但他對於大明湖畔眾水井苦澀難飲的論述,其實是不正確的。濟南發地皆泉,大明湖也不例外,清澈甘甜的感應井泉的出露即其一例。

大明湖上,名泉真是不少。今據清代濟南名士王鍾霖《七十二泉考》,晚清以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