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太宰府以東,上古使臣,未有至者,今大朝遣使至此,而不以國書見授,何以示信!”他們要求趙良弼交出國書。
但熟知中國歷史的趙良弼質問道:“隋文帝遣裴(世)清來,王郊迎成禮,唐太宗、高宗時,遣使皆得見王,王何獨不見大朝使臣乎?”所以他堅持要求直接面見日本天皇。
而太宰府堅持要求代為傳送,雙方就這麼僵持著。
趙良弼前後在日本逗留了八個月之久,在日期間他還與南宋在日勢力有過接觸,這種接觸不可能是友好的;此外,他還對日本進行了細心的考察,在他的記載中,有日本群臣爵號、州郡名數、風俗土宜、國家防務等情況,具有重要的一手情報價值。
公元1272年春天,折回高麗的趙良弼再赴日本,他覲見日本天皇的要求再次被太宰府拒絕。
趙良弼返大都後將之上呈給忽必烈。這位漢化官員的考察結論卻與忽必烈的戰略意圖大相徑庭,趙良弼認為興師動眾*日本,就等於是用寶貴的民力和財力去填無底的巨壑,“不宜以有用之民力對日用兵”,應該保持兩國和平態勢。
歷史上記載,他曾先後三次勸諫忽必烈不要派兵攻打日本,忽必烈雖然認定趙良弼是治國之棟樑,並且倚為肱股大臣,但這一次,他不可能採納他的意見。
這個時候,中亞汗國又向他的政治權威提出了挑戰。
第二年,日本朝廷終於決定正式寫下拒絕“通好”的國書,京都朝廷先將擬定的草稿送到鎌倉,等北條時宗認可後,派遣使者送往高麗,高麗再轉呈至大都。
日本的強硬態度,終於激起了忽必烈以武力征服日本的野心,但是就在忽必烈下定決心之時,對馬海峽卻出人意表地平靜了下來。
高麗發生了激烈的反蒙鬥爭——“三別抄”起義。
“三別抄”佔據著高麗南部海島,這是忽必烈東征的必經之地。
早在公元1271年,為了爭取援助,“三別抄”甚至給日本寫了求援信,請求與其聯手共同對抗蒙元。
就是在這一年,忽必烈正式建國號大元。
但無論是京都的朝廷還是鎌倉幕府,對“三別抄”的請求都是置之不理。
日本並不想引火燒身。
“三別抄”一方面是抗蒙勢力,另一方面也是反抗高麗政權的軍事力量。
公元1273年4月,元朝駐高麗統帥忻都、洪荼丘與高麗將軍金方慶聯手,將反抗力量成功*,從而控制了與日本之間的海上通道。
兩個月前,經過六年之久,元軍終於攻陷了南宋重鎮襄陽城。
元朝在濟州島設立招討司,將之納入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轄之下。
6月,元、麗將軍凱旋高麗首都開京,而忻都則馬不停蹄回到大都覆命。
7月,洪荼丘、金方慶也被召至大都。
徵日具體事宜已經開始籌備。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四 元軍首次東征——日本勝得莫名其妙(1)
公元1274年正月,金方慶回到高麗,向國王傳達了元世祖忽必烈的造艦命令:共需造艦九百艘,其中大艦可載千石或四千石者三百艘,由金方慶負責建造;輕疾舟(快速艦)三百艘,汲水小船三百艘,由洪荼丘負責建造,並規定於1月15日動工,限期完成。
同年,高麗國王崩,世子即位,元世祖忽必烈把皇女嫁給高麗新國王。這位高麗國王在位期間曾先後十四次入大都朝拜。
高麗王不敢怠慢,徵集工匠役夫,責令限期造出所需船隻。由於伐木造船,大樹被砍伐殆盡,山林荒廢;役夫大量被徵,導致田地荒蕪,一時之間,國內民眾怨聲載道。高麗王害怕過重的負擔導致民變,請求每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