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0部分

著,天天隨身帶著,睡覺壓在枕頭下,沒敢讓家裡人摸到手。四人分著把那細碎的毛角一塊兩塊的數起來,歸類整齊,妥妥的能和他們算出來的總賬目對上好。

興奮過頭後反而更能冷靜下來,四人開始刨除油費,機器的保養費,後續的維護費用最後居然還能剩下來一個巴掌還多一根指頭。

按照當初說好的規矩,機器借的款大家一起還錢,扣除機器的使用費用,純利潤平分,一家到手都有一千多塊錢,這樣的收入,對於平日裡,一年到頭能攢下來兩百都是富戶,那簡直是翻倍的收入,而且,這只是一季,還有一個冬種呢,而且農閒的時候,文娟給他們指點的第二條路,肯定還能掙的利潤,那還是個長久的利潤呢,也就是他們多跑跑,就能掙錢,四個男人對未來滿滿期待。

說不定,到年底,他們就能把借衛國一家的錢換上,明年多勤奮勤奮,還能再添兩部機子,在周圍周圍大幹一場呢。

第三百零四章 幹勁

哪個男人沒有野心,當有了門路有了,老實人也雄心萬丈。四個男人經過這一次的合作,更是知道彼此的個性,合作起來穩妥又有賺頭,也就繼續合拍下去。

這邊幾個男人忙得熱火朝天,眼看著一天比一天的神采飛揚,那邊,拿了點兒好處,早早的借了人家的耕牛,把自家的地種完的楊文蘭,獲得了丈夫試試看的支援,給文娟打了個電話,讓她幫忙弄一批不要價位太高,但是新鮮好賣的貨源給她寄過來。

她在丈夫的陪同下,騎著文娟那輛聘禮腳踏車去鎮上,坐車去了縣城。那輛腳踏車發到京都不方便,用得到的地方也不多,文娟就和沈衛國商定後,先借給了自家大姐用。

縣城他們來的不多,張大海倒是來過幾趟,汽車站附近已經很熱鬧了,他們打聽了縣裡最熱鬧的還是百貨大樓附近,仔細的檢視研討了地方。

回了家,楊文蘭等著文娟把東西寄送過來,又向文娟討教了些思路指點,怎麼更好的售賣,別人的成功經驗之後,她就一咬牙,一恆心,抱著怎麼著也要給孩子掙一頓買肉的錢回來,直接提著包袱讓丈夫送她去了公社,坐上去新蘇縣城的公交,踏進了縣城路邊攤賣貨的開始。

等到後來,楊文蘭成了新蘇縣乃至申市都數一數二的成功女企業家的時候,她還記得第一次出攤的經歷,記憶尤甚,也正是因為有了那一次的狠心,才成就了日後的她。

上回看地方的時候,好歹還有丈夫陪著,真正第一次出攤,真得只有楊文蘭一個人,把東西擺出來,她還擔心著,會不會有人過來攆她。她想開口叫賣,本來以為是簡單的事情,卻是幾次張口,都似乎叫不出來,心裡為難死了。

怕人多把她的東西拿走,她沒敢擺出來太多的東西,路上的行人匆匆看她這邊一眼,也不過一眼就過去了。眼看著時間往下走,想著丈夫的支援,想著家裡的四個孩子,楊文蘭一閉眼,就像她一恆心踏上從公社到縣裡的車一樣喊出口:“看一看,瞧一瞧,香港廣東的新鮮貨,最好最炫最流行,牛仔褲,電子錶!”

改革開放的風已經吹進了新蘇小縣城,訊息靈通的青年,已經聽說了一角半點兒的港臺南邊的繁華,又那親戚有關係的,一個電子錶蛤蟆鏡拿出來,就能羨慕死人,那有型的牛仔褲,更不是自家做的肥大褲子能夠比擬的,頓時間,走過路過的人不在只是看一眼就走,攤子前開始聚集人,當他們真得注意到,這些和他們曾經聽說或者看過羨慕不已的東西,是同樣類似的,有的甚至更精緻

最先動心的永遠都是追求時髦的年輕人,問了價錢,是自己工資口袋裡的錢能負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