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愷之:敷粉施朱笑後生(2)

顧愷之作品沒有真跡儲存下來,相傳為摹本的著名作品有《女史箴圖》《洛神賦圖》《列女仁智圖》等。當然,屢遭溢美的顧愷之也不是沒遭遇過批評,南齊謝赫在《古畫品錄》裡就對他有過微詞,言其“跡不逮意,聲過其實”,就是說他名不副實。對此,又有後世畫家李嗣真、姚最等反駁,說謝赫胡言亂語,辯解說顧愷之的作品那叫“曲高和寡”。真是各唱各的調,各有各的道。好在有一句話叫“兼聽則明”,綜合各種評論,細加分析,一般都能得出比較公允的判斷。

無論如何,雖然距今已過漫長之近兩千年,顧愷之在畫史上的名氣,仍不在畫聖吳道子之下。觀照人生,更能幫助我們體驗畫品。每當提到有關顧愷之的傳說,讀者總是會忍不住微笑。據說顧愷之喜歡在花前月下高詠詩歌。有一天,他詩興大發,皓月之下,高誦詩篇,鄰居謝瞻被吸引了,剛開始還聽著入神,不斷叫好,讓顧愷之非常得意。幾個小時過去了,謝瞻睡意朦朧,那顧愷之卻仍然興高氣揚、搖頭晃腦地吟詠不停,謝瞻實在不忍心掃了顧愷之雅興,自己卻又堅持不住,便叫僕人代替自己繼續叫好讚歎,自個兒上床睡覺去也。顧愷之竟然沒有絲毫察覺,猶低唱高吟,沉浸在自己的詩意中不能自拔。

大明朝有三大才子,一位是《永樂大典》總編纂官解縉;一位是詩、書、字、畫、兵法樣樣精通的寫意畫大師青藤先生徐渭;一位是楊慎。這位楊慎先生無書不讀,無日不讀,人稱博覽第一,還是位高產作家。據說他平生著作有四百餘部,其中有一部叫做《畫品》,書中把顧愷之、陸探微、張僧繇、吳道子稱為“畫家四祖”。既然前段已提到了顧愷之,我們不妨把另外“三祖”也一併介紹一番。

四祖裡要論早晚,以東晉顧愷之年代最早,南朝宋明帝時期的陸探微次之,南齊梁武帝時期的張僧繇老三,唐代吳道子最後。所謂“四祖”,不過因為他們是畫史上比較早留姓留名的大畫家而已。而畫史的秘密,肯定是“祖上有祖”,從三千年前的青銅器皿、磚石畫、壁畫上都可以隱約窺出,比四祖更早的祖先行列中,絕對還有很多畫藝高手,可能還有不少了不起的天才,只可惜他們生在了連筆墨、文字還都沒被髮明出來的時代,他們的名字也就只能湮沒在歷史的煙雲中了。不過,比四祖還老,也能查出姓字名誰的畫家也有,比如顧愷之——他的畫藝並不是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他也有過老師,他的老師是西晉畫家衛協。衛協與東晉的張墨,也被稱過“畫聖”。衛協同樣有師承,他又跟東吳畫家曹不興學過畫。這事要追下去有趣得很,只能追到遠古神話傳說裡去縹緲無著了。無論如何,在老祖宗畫家隊伍裡,顧、陸、張、吳被提出來做了“畫家四祖”,除了說明他們年代夠老,更重要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是最早被肯定的繪畫大師。

關於四祖的繪畫風格,史上稱顧陸為“密體”,張吳為“疏體”。對於佛像人物繪法,畫史上又有“張家樣”、“吳家樣”之說。顧愷之還經常被當做文人畫、寫意畫的源頭。史上也有把顧愷之、曹不興、陸探微、張僧繇合稱“六朝四大家”的,可見魏晉南北朝時期最著名的畫家是顧愷之、陸探微、張僧繇三人。唐代張懷瓘在著作《畫斷》中評價三人,說得很是形象,“像人之美,張得其肉,陸得其骨,顧得其神,以顧為最”,這個說法得到了後人的推許。應該說,三位老祖都有當上“畫聖”的實力,可惜被唐代後生吳道子後來居上,拔了頭籌,這事除了個人實力,可能也跟吳道子身處大唐盛世有關,英雄也需要用武之地嘛。既然老吳當上了畫聖,天下一人,所以這一祖的事蹟另文專述,現在順便說說剩下的二祖:張僧繇和陸探微。

顧愷之:敷粉施朱笑後生(3)

張僧繇,現在知道此人的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