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脫穎而出的,在北魏帝國*邊鎮民族起義的大亂中,慣會審時度勢的侯景及時抓住時機,成為北魏當權派爾朱榮的心腹大將,侯景在爾朱榮手下屢建奇功,起義軍頭領葛榮也為其所擒,他因軍功官是越封越大,兵是越帶越多,地盤也越打越大。在這戰火紛飛的年代,侯景與爾朱榮手下的另一心腹將領高歡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後來,羽翼漸豐的高歡脫離了爾朱榮另立門戶,並在戰亂火併中滅掉了爾朱氏一族,獨攬北魏大權。當時的北魏孝武帝元修不甘做高歡的傀儡,又無力抵抗高歡,只得逃奔關中,投奔了另一個重臣宇文泰。高次遂立清北魏宗室元善見為帝,同年,關中的宇文泰毒死元修,擁立另一宗室元寶炬為帝,北魏始分為東西兩魏。東魏立國,高歡自然成了東魏帝國第一有權勢的人,進位大丞相,封為渤海王。在高歡的上位過程中,手握重兵的侯景冷眼旁觀、超然物外,並沒有反對高歡的奪權行動,反而表示要臣服高歡。志向高遠的高歡懷有一統北方的雄心,當然歡迎實力老友的加盟,於是就繼續加封侯景官職,什麼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僕射、河南道大行臺等等,侯景由此成為東魏帝國除高歡外的第二實權人物,將兵十餘萬,所轄河南之地佔東魏帝國領土將近一半。
侯景志向大,眼光高,沒什麼人能放在眼裡,平常就只服高歡一人,他曾對高歡提出,只要給他三萬人,他就能縱橫南方,強渡長江,直搗建康把蕭衍那老和尚抓來,叫他當太平寺的主持。看來侯大將軍與蕭衍確實有緣,對他的喜好是摸得一清二楚,對他的安排也十分到位。但對於高歡的世子高澄,侯景就很瞧不上,曾多次放出話來:高王在世,我無二心,高王離世,我可不能與鮮卑小兒共事。這種言論傳到高澄耳中,他深感憂慮。一代梟雄高歡終於病倒了,高澄想趁早除掉侯景以絕後患,就冒高歡的名義寫信給侯景,命他到首都議事,想騙他離開軍隊,再下手除去。但高澄顯然低估了侯景的智商,狡詐的侯景早就與高歡有約定,說他握有重兵,駐守遠地,為了防人陷害,請高歡寫信給他時,在信中某個地方作一個記號,以此表示這才是高歡真正的親筆信,是真實意思的表示。高澄的假信自然沒記號,讓侯景立馬識破,就堅決不肯動身,並立即著手開展謀反的準備。在這件事上高澄顯然太過性急,只要他事先同高歡通個氣,老爸一定會教兒子做記號的。高澄等不到侯景,越發憂慮,高歡明白兒子的心思,把他叫來說:我知道你擔心我死後侯景會叛亂,侯景雖強,但我手下的將領慕容紹宗可以擊敗他,我過去一直壓制慕容,不肯提升他,就是要留給你去重用封賞。
不久,高歡病故,高澄雖然封鎖訊息,侯景卻彷彿第六感小宇宙爆發一般,感覺到反叛的時機已到,在高歡死後的第五天,侯景單方面宣佈脫離東魏帝國,加盟西魏帝國,加盟條件是割讓六州的土地給西魏。同時侯景還作了第二手準備,派人前往梁王朝,表示願意帶著河南地區十三州的土地和百姓歸順梁王朝,這顯然是一份厚禮,一向節儉的蕭衍沒法不動心。但一些有理智的大臣卻指出:梁王朝與東魏帝國交好已十餘年,兩國邊境安寧,此時卻突然收留他們的叛徒,是不合適的。蕭衍難以決定,過了幾天,他突然做了一個夢,在夢裡中原地區所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