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造成骨肉相殘的局面。看來李世民始終揹負著玄武門之變的心理包袱,為避免家庭悲劇重演,“仁孝”最終勝出,成為立儲標準。但一個“仁孝”的太子固然孝順聽話,卻也往往也是軟弱無能的代名詞,與雄才大略、文武雙全的父皇相比,李治完全是另一個極端,屬於“陰性”龍種,這無疑給了權*人們極大的機會。
如上所述,高宗李治才智平庸,加上身體多病,朝廷內外大事,“上或使皇后決之”。就是說,包括對外用兵在內的大事,高宗悉數委以皇后武則天,而深受唐太宗影響和調教的武則天,充分利用這個機會,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內治與外武,皆不同凡響,幹得是風生水起,有聲有色,如太宗徵高麗無功而返,卻在李治手裡將高麗打趴下,武則天輔佐得力,居功不小。而李治的兒子李顯、李旦更是一蟹不如一蟹,“仁孝”倒是更“仁孝”了,軟弱卻也升級了不少,最終讓老媽直接給取而代之。平心而論,武則天執政能力超群,完全勝任皇帝一職,倘若沒有她,而是任由李治、李顯等人治理國家,唐帝國是否能夠延續興盛還很難說,武則天的存在證明了不論男人、女人,只要有能力就都能成為好皇帝。但就如同男皇帝中出了不少昏君、暴君一樣,光有野心和權欲的女人當皇帝同樣也會將國家搞跨搞亂,韋氏、安樂、太平、上官這些女人光想著當武則天第二的風光無限,壓根就沒去想自己是否有武則天那般的治國能力。在權欲的驅使下,名女人們輪番上陣,操縱架空男兒皇帝李顯,隨意干政,最後乾脆毒死皇帝,這是李顯的家庭悲劇,卻也是歷史的必然。
第十一章 李顯身後事
中宗李顯龍馭上賓後,韋后等人立即著手部署奪位行動,為掩人耳目,韋后與上官婉兒謀劃將李顯最小的兒子,只有十六歲的溫王李重茂暫時送上了皇位。韋皇后自然升格為韋太后,她學樣武則天,臨朝攝政,掌握實權,準備時機成熟後取李重茂而代之,新一代女皇眼看就要誕生。親信宗楚客與武延秀力勸韋后要儘快除去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以絕後患,韋后應允,吩咐他們準備動手。但太平公主絕非等閒之輩,早已洞察一切,她與李旦第三子李隆基事先已結成政治同盟,在禁衛羽林軍中發展了大批忠於李家的中、基層軍官和士兵,有了武裝力量就好辦事,姑侄兩人經過周密的部署和安排,搶先一步開展行動,由李隆基帶領羽林軍萬騎夜入玄武門,盡誅韋氏一黨,促不及防的韋后、安樂公主和上官婉兒都在此次政變中死於非命。三位權*人的女皇和皇太女之夢隨著她們的死亡而消失,留給政變成功者的問題只剩一個,那就是新君李重茂該如何處置,在法理上,李重茂是李顯的合法繼承人,屬於正牌皇帝,沒有正當的理由不好動他。但這可難不倒太平公主,在政變後的第二日,太平公主上殿一把將李重茂從龍座上提拉下來,當場宣佈李重茂無福消受這至尊的帝位,應予廢黜。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當今時尚都市女性都對“太平公主”這個名頭充滿了畏懼和厭惡,倘若哪個不知趣的傢伙膽敢稱某女郎為“太平公主”,對方搞不好會跟他批命,冒失者輕則眼冒金星,重則血濺當場。但歷史的真相卻是,公主體態*、身形高大,完全符合大唐朝的美女身材標準,而且公主的臂力還十分強勁,否則也難以將一個十六歲的少年從龍座上提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