勢偏重,卒使祿山傾覆天下,皆出於林甫專寵固位之謀也。”
安祿山得勢,存在李林甫為穩固自己相位而重用胡人的作為,但把安祿山傾覆天下的責任,全放在李林甫身上,顯然也是有失公允的。
其二,胡人掌兵有利於邊境作戰。
當時北方的突厥,西方的吐蕃,東北的契丹、奚等族,仍時常犯邊,給大唐邊境帶來許多災難,並且對中原地區也造成極大的威脅。玄宗時期,大唐國力方勝,當然要保衛國家尊嚴,所以邊境內戰事連年不斷。
想安境開邊,就需要優秀的將軍。
這時候漢人將軍和胡人將軍就顯出的明顯的區別。漢將由於傳統教育的原因,往往持著“以民為重”、“安全壓倒一切”的思想,只想保住邊境平安,缺少主動打擊敵人的信心和想法。再加上朝廷內部的文官更大多是認為“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對邊境戰事很不支援。
杜甫曾也曾寫詩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借漢武帝暗指玄宗窮兵黷武。
王忠嗣曾領河西、隴右、朔方、河東四鎮節度使,即使他在與異族之戰中,屢戰屢勝,但很少“宜將剩勇追窮寇”,而是說:“國家昇平之時,為將者在撫其眾而已。吾不欲疲中國之力以徼功名耳。”王忠嗣雖然領兵出色,幾乎百戰百勝,但他只是安境,並不開邊。所以後來並不為玄宗所喜。
而胡人則不同,他們受漢文化影響較小,沒有聖人教育的“止戈為民”的思想,他們更崇尚暴力。在邊境作戰中,哥舒翰、高仙芝、安思順、安祿山等人脫穎而出,逐漸得到玄宗的種種優寵和恩遇。
其三,安祿山和皇子關係疏遠。
這也是很重要的一條,歷代皇帝都害怕外將與皇子勾結,以免皇子權力過重把皇帝架空。玄宗本身就是典型,他還不是太子時就大力培養自己的勢力。睿宗被架空,迫不得己把皇位讓給李隆基,大皇子李成器更是怕當第二個李建成,哭著求著把太子之位讓給自己的三弟。
玄宗決不允許這種情況發生在自己身上(雖然這件事最後還真的發生了)。
玄宗曾讓安祿山去見太子,安祿山見後不拜。左右的人催促他禮拜,安祿山卻站著說:“我是胡人,不懂得朝廷中的禮儀,不知道太子是什麼官?”
這絕對是揣著明白裝糊塗了,身為一方大員,還能真得不知道太子是幹什麼的?
玄宗聽了卻很高興,親自解釋說:“太子就是將來的皇上,朕去世之後,代朕作君王統治你的就是他。”安祿山說:“我愚蠢淺陋,過去只知有陛下一人,不知還有太子。”
安祿山的做法無疑得罪了太子,但也得到了玄宗的信任。至少玄宗不用再懷疑這個粗鄙的武人和皇子有所勾結,可以大膽使用。
其四,安祿山和主要將相之間有矛盾。
雖然皇帝希望列位臣工同心協力、團結友愛,但傻子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大臣們由於性格、理念不同,再加上都有些不可告人的小心思,肯定會分成幾個派別。皇帝就是要充分利用各派別的對立,讓他們互相牽制,平衡各種力量,穩定自己的統治。
天寶二年,吏部侍郎宋遙和苗晉卿負責選舉取士,二人想依附御史中丞張倚,從萬名選人中錄取64人,把張倚之子列為第一。安祿山向玄宗揭發此事,玄宗親自複試。這位紈絝子弟拿著試卷,一天也沒寫出一字來,被時人諷刺為“'曳白”。
這次選舉舞弊案,李林甫作為吏部尚書,也負有一定的領導責任。當時安祿山剛被任命為平盧節度使,還不知道李林甫的厲害,所以才堅決進行揭發。李林甫認為自己並沒有受到任何處份,還為自己排除了兩名不忠心的手下,所以並沒有再找安祿山的麻煩。不過他還是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