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在溪水中嬉戲玩耍,他們互相潑水、捉魚,濺起的水花在陽光下閃爍著晶瑩的光芒,歡聲笑語在溪畔迴盪。女人們則會蹲在溪邊,一邊捶打著衣物,一邊嘮著家常。她們手中的棒槌有節奏地起落,衣物在水中翻滾,水花四濺。家長裡短的故事在她們的口中娓娓道來,從孩子的成長到鄰里的瑣事,無一不充滿著生活的煙火氣息。
溪邊的草地上,開滿了五顏六色的野花,有金黃的蒲公英、紫色的丁香花、粉色的牽牛花,它們在微風中輕輕搖曳,散發著淡淡的芬芳。蝴蝶和蜜蜂在花叢中翩翩起舞,忙碌地採集著花蜜。孩子們會追逐著蝴蝶,想要抓住那美麗的翅膀,卻總是在不經意間讓它們飛走,留下一串串歡快的笑聲。
到了夜晚,白廟村被靜謐的夜色所籠罩。月光如水,灑在村莊的每一個角落,給土坯房、廟宇、小溪都披上了一層銀紗。田野裡,傳來陣陣蛙鳴,那此起彼伏的聲音,彷彿是大自然演奏的交響曲。偶爾,還能聽到幾聲犬吠,打破夜的寧靜。村民們結束了一天的勞作,早早地進入了夢鄉,他們的夢境裡,或許是明天的農事,或許是孩子的成長,又或許是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憧憬。
在這片土地上,時光彷彿放慢了腳步,一切都顯得那麼寧靜而美好。白廟村,它不僅是一個地理意義上的村莊,更是人們心靈深處的精神家園,承載著無盡的溫暖與眷戀,見證著歲月的變遷與生活的延續 。
1999年的盛夏,暑氣在華北平原上肆意瀰漫,白廟村也被熱浪溫柔包裹。在村子的一隅,有一座小小的院子,被幾棵枝繁葉茂的槐樹環繞著。白敬安的家就在這裡,院子不大,卻滿是生活的痕跡,角落裡堆著一些農具,還有幾個破舊的籮筐,院牆上爬滿了牽牛花,淡紫色的花朵在驕陽下輕輕搖曳。
夏日的午後,熾熱的陽光穿過槐樹茂密的枝葉,在地上灑下一地斑駁的碎金。微風拂過,碎金閃爍跳躍,彷彿是一群靈動的小精靈在歡快舞蹈。蟬兒在枝頭不知疲倦地鳴叫著,那悠長的蟬鳴聲,彷彿是在為這個炎熱的午後奏響一曲獨特的樂章。
3歲半的白敬安,穿著洗得有些發白的小褂,小褂上還打著幾個補丁,那是媽媽柳青言熬夜縫補的痕跡。他的臉蛋被太陽曬得紅撲撲的,像熟透的蘋果,額前的碎髮被汗水浸溼,緊緊地貼在面板上。此刻,他正蹲在自家院子裡,雙手託著下巴,一雙大眼睛睜得溜圓,目不轉睛地看著鄰居家的孩子在不遠處的空地上踢毽子。
那群孩子大約有五六個,年齡稍大些的也就八九歲,小的和白敬安差不多大。他們圍成一個鬆散的圈,中間的毽子成了眾人矚目的焦點。那毽子是用色彩斑斕的雞毛製成的,雞毛根部用一塊厚實的布緊緊包裹,再用針線密密縫好,中間還鑲嵌著幾枚銅錢,隨著毽子的上下翻飛,銅錢發出清脆的碰撞聲。
毽子在他們的腳邊彷彿被賦予了神奇的魔力,上下翻飛,靈動無比。一會兒高高飛起,像是要掙脫束縛,飛向湛藍的天空;一會兒又急速落下,在即將觸地的瞬間,又被孩子們精準地用腳勾起,重新躍入空中。每一次毽子的起落,都伴隨著孩子們歡快的笑聲和呼喊聲。“我又踢了五個!”“看我的,連踢十個不停!”孩子們你追我趕,相互較著勁,誰也不服誰。
白敬安看得入了迷,眼睛裡閃爍著羨慕的光芒。他的小腦袋裡全是毽子的影子,想象著自己也能像他們一樣,輕鬆地控制著毽子,讓它在自己的腳邊飛舞。他的小身子不自覺地微微晃動,彷彿正在踢著毽子,嘴裡還小聲嘟囔著:“一、二、三……”他看到一個比自己稍大一點的女孩,穿著一件漂亮的花裙子,毽子在她的腳下就像一隻乖巧的小鳥,聽話地上下舞動,女孩的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笑容,那笑容深深印在了白敬安的心裡。
這時,一陣微風吹過,院子裡的槐樹沙沙作響,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