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晃,表字公明,乃是河東郡楊縣人士,此地位於現今山西省洪洞縣東南部。此人於三國時期聲名遠揚,乃曹魏陣營中赫赫有名的戰將,更是位居五子良將之列。
徐晃早年曾在河東郡擔任小吏一職,彼時的他便已展現出非凡的才能和勇氣。後來,他跟隨楊奉一同出征,征討那些四處流竄的賊寇。憑藉著自身出色的武藝和智謀,徐晃屢立戰功,最終因其卓越表現而獲任騎都尉這一要職。
時間來到初平三年,當時董卓已然伏誅,但他的部下李傕、郭汜二人卻公然反叛朝廷。值此動盪之際,徐晃挺身而出,力勸楊奉護送漢獻帝返回京城洛陽。由於此番義舉,徐晃深得獻帝賞識,遂被冊封為都亭侯。
然而,世事難料。在建安元年時,楊奉先是歸附了曹操,但不久之後竟心生悔意,妄圖背叛曹操。面對如此局面,曹操果斷出兵討伐楊奉。在此關鍵時刻,徐晃做出了一個明智之舉——毅然決然地歸順曹操。曹操見徐晃勇猛善戰且忠心耿耿,對其頗為器重,不僅接納了他,還賦予他重要兵權。
此後,徐晃追隨曹操南征北戰,立下無數汗馬功勞。在與劉備的交鋒中,徐晃盡顯神威,助力曹操大獲全勝。而在那場驚心動魄的白馬之戰裡,徐晃更是與關羽、張遼緊密配合,一舉擊潰了顏良所率大軍。緊接著,他又謹遵曹操軍令,奮勇出擊,成功大敗文丑。因其屢屢建功,徐晃得以晉升為偏將軍。
不僅如此,徐晃還與史渙攜手合作,巧妙設伏,成功攔截並燒燬了袁紹部將韓猛押運的大量輜重糧草。這次輝煌勝利使得曹軍士氣大振,也讓徐晃再度榮獲都亭侯的封號。至此,徐晃之名威震天下,成為令敵軍聞風喪膽的猛將。
建安十六年,風雲突變,馬超等一眾將領毅然決然地舉起了反旗,一時間天下震動。就在這動盪不安之際,徐晃挺身而出,肩負起了屯兵汾陰、安撫河東郡的重任。他目光如炬,洞察局勢,深知要想徹底平息這場叛亂,必須截斷敵人的後路。於是,徐晃果斷地向曹操進言,提議率軍渡過蒲坂津,直搗敵軍後方。
曹操對徐晃的計策深表讚賞,當即予以採納。得到指令後的徐晃率領著一支精銳之師迅速渡過黃河,抵達彼岸後,他馬不停蹄地組織士兵挖掘戰壕、樹立柵欄,構建起一道堅固的防線,嚴陣以待前來進犯的敵將梁興。面對來勢洶洶的敵軍,徐晃毫不畏懼,指揮若定,憑藉著卓越的軍事才能成功抵禦住了梁興一次又一次猛烈的攻擊。
不僅如此,徐晃所部還為曹操大軍的順利渡河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他的精心部署下,曹軍得以安全渡過黃河,進一步增強了作戰力量。此後,徐晃繼續跟隨曹操四處征戰,平定了多地的氐人部落。因其戰功赫赫,被擢升為平寇將軍,聲名遠揚。
時間來到建安十三年,此時的徐晃再度追隨曹操踏上征程,此次他們的目標是南征荊州。當劉綜望風而降後,徐晃奉命單獨帶領一隊人馬駐守樊城。在那裡,他展現出了非凡的勇氣和智慧,接連討伐了多處敵對勢力。同時,徐晃還與滿寵一同在漢津地區征討關羽,雙方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較量。緊接著,他又馬不停蹄地趕赴江陵,與曹仁並肩作戰,共同對抗東吳名將周瑜。
而到了建安二十四年,關羽統率主力部隊北上猛攻荊襄之地,氣勢如虹,銳不可當。曹仁被困於樊城之中,形勢岌岌可危。在此關鍵時刻,曹操緊急派遣徐晃前往救援。徐晃臨危受命,毫不退縮。他先是巧妙運用計謀,成功奪取了堰城,佔據了有利地形。隨後,徐晃又施展出聲東擊西的高超戰術,令關羽防不勝防,最終一舉擊潰了關羽的軍隊,成功解除了樊城之圍。
徐晃此番神勇表現讓曹操大為讚歎,甚至稱其功績超越了古代著名軍事家孫武和司馬穰苴。曹操更是親自出城相迎,以示對徐晃的嘉獎和器重。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