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東漢官員徐宗

毫不怯場,面對李膺以及在座諸位賓客的提問,他應答如流,思維之敏捷令人驚歎不已。不僅如此,這小傢伙還憑藉著一張伶俐的小嘴兒,說得頭頭是道,甚至讓在場的太中大夫陳煒都陷入了頗為尷尬的境地。最終,孔融的出色表現贏得了李膺的高度讚賞,一時間,他的名聲在洛陽城傳揚開來。

時光匆匆,轉眼到了延熹六年(公元 163 年)。這一年,六十一歲高齡的孔宙不幸因病離世。當時年僅十一歲的孔融遭此變故,悲痛欲絕。他整日沉浸在哀傷之中,面容憔悴不堪,身體也變得極為虛弱,以至於每次起身站立行走都需要旁人的攙扶才行。孔融的這份至純至孝之情深深感動了周圍的人,就連官府也特意對他的孝行予以了表彰。

兄亡顯其名

漢靈帝建寧二年(169年),第二次“黨錮之禍”暴發,“江夏八俊之一”、東部督郵張儉因得罪當權宦官侯覽,被作為朝廷要犯通緝。張儉潛逃至舊友孔褒家,希望能暫避一時。碰巧孔褒不在家,十七歲的孔融自作主張,將張儉收留藏匿。不料訊息走漏,官府上門緝拿,張儉逃脫,孔褒、孔融倆兄弟被捕入獄。

在審訊過程中,孔褒、孔融和孔母競相承擔罪責,地方官難以決斷,就上奏朝廷請示裁決。朝廷下詔,處決了孔褒。孔融因此事名聲大振,清流名士將他與平原人陶丘洪、陳留人邊讓並稱,稱讚他們是青年一輩中的拔尖人物。

入仕司徒府

孔融出名後,州郡官府爭著要聘請他做官,但他都推辭不就。直到司徒楊賜請他做司徒府掾屬,他才接受,由此步入仕途。當時朝廷正在查處貪官汙吏,孔融舉報了很多朝中宦官的宗族親友。尚書檯不敢得罪宦官,就責怪孔融,孔融則依舊毫不避諱。

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河南尹何進即將升任大將軍,時任太尉的楊賜,派孔融持名帖到何府致賀。由於何府門人未及時通報,孔融覺得受到怠慢,一怒之下奪回楊賜名帖,返回官署遞交辭呈,自己免官而去。孔融此舉讓何進手下的官員非常惱火,一度打算派刺客追殺他。何進聽取了謀士的建議,沒有怪罪孔融,還舉薦他到豫州刺史王允那裡任職。中平二年,孔融被任命為侍御史,因與頂頭上司御史中丞趙舍不和,不久即稱病辭職。後來,孔融又歷任司空掾、北軍中侯,履職北軍中侯三天,即升任虎賁中郎將。

主政北海國

永漢元年(189年),漢靈帝崩,少帝劉辯即位,宦黨殺了何進,袁術滅了宦黨,董卓率虎狼之師入主洛陽,廢少帝劉辯,立陳留王劉協為獻帝。由於孔融說話不合董卓心意,被轉任議郎。不久董卓又授意太尉、司徒、司空“三府”聯合舉薦,讓孔融到黃巾軍鬧得最厲害的青州北海國任國相。

初平元年(190年),三十八歲的孔融履新北海國。他招集士民,擴充軍隊,並聯絡附近各州郡,希望共同抵抗黃巾軍。初平二年(191年),青州黃巾軍首領張饒進攻冀州失利,率兵二十萬欲回北海。孔融親自領軍迎敵,結果兵敗,撤退到朱虛縣(今山東臨朐)。不久,黃巾軍再犯北海,孔融兵敗退守都昌(今山東昌邑)後,又遭黃巾軍管亥部圍困。被逼無奈之下,孔融派東萊太史慈向平原相劉備求救,劉備派兵三千為孔融解圍。興平元年(194年)因不敵黃巾軍,孔融棄北海國,到了徐州。

再敗失青州

興平二年(195年),劉備上表舉薦孔融兼任青州刺史。孔融回到青州北海,在北部邊陲安營紮寨,希望背靠山東、外接遼東,能自立於一隅。建安元年(196年),袁紹派長子袁譚攻打青州。雙方從春天打到夏天,孔融一方傷亡慘重,最終城池被攻陷。孔融隻身潛逃,妻子和孩子都做了袁譚的俘虜。

結怨曹孟德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