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令人震驚的案件。大司馬府的一名軍人朱興的妻子周氏,因三歲的兒子道扶患有癇病,竟在他發病時將他活埋。這一行為被道扶的姑姑和女兒發現並舉報,周氏因此被判棄市(即在鬧市執行死刑,示眾)。
面對這起案件,徐羨之提出了自己的意見。他認為,即便是虎狼等猛獸,也懂得自然的父愛母愛之情,周氏的兇惡殘忍行為確實應該受到嚴厲的懲罰。然而,除了法律之外,還應該考慮更廣泛的社會倫理和道德準則。如果母親因兒子的原因而受到懲罰,那麼作為兒子,他又如何在社會上立足呢?雖然周氏依法應當受罰,但徐羨之認為應該給予一定的寬恕和同情,因此他建議將周氏流放到偏遠地區,以體現法律的威嚴同時也兼顧人性的溫情。
高祖最終採納了徐羨之的建議。這一決定不僅體現了法律的公正性,也展現了人道主義的關懷。它表明,在法律與道德之間,需要找到一個平衡點,以確保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宋高祖登基之後,他提拔並賜予了一眾功臣新的官職和榮譽。他剛坐上皇位,就想著那些輔佐他成就大業的人們,於是頒佈詔書說:“散騎常侍、尚書僕射、鎮軍將軍以及丹陽尹徐羨之,監管江州豫州西陽新蔡等軍事的撫軍將軍、江州刺史、華容侯王弘,散騎常侍、護軍將軍檀道濟(被封為作唐縣男爵),中書令兼太子詹事傅亮,侍中、中領軍謝晦,前任左將軍、江州刺史宜陽侯檀韶,負責節制雍梁南北秦四州以及荊州河北等地軍事的後將軍、雍州刺史關中侯趙倫之,節制北徐兗青三州軍事的徵虜將軍、北徐州刺史劉懷慎(被封為南城縣男爵),散騎常侍兼太子左衛率新淦侯王仲德,前任冠軍將軍、北青州刺史向彌(被封為安南縣男爵),左衛將軍劉粹(被封為灄陽縣男爵),南蠻校尉到彥之(被封為佷山縣子爵),西中郎將司馬南郡宜陽侯張邵,參與西中郎將軍事的建威將軍、河東太守沈林子(被封為資中縣侯)等人,有的以忠誠和深遠的謀略,扶持並讚頌了我的偉大事業;有的則勤勉建功,在艱難困苦中大力相助。他們從始至終都精心謀劃,功勳卓著,都應當與國家一同享受安寧,接受這份豐厚的獎賞。
“因此,我決定,徐羨之可以被封為南昌縣公,王弘封為華容縣公,檀道濟改封為永修縣公,傅亮封為建城縣公,謝晦封為武昌縣公,他們各自的食邑都是二千戶;檀韶的食邑增加二千五百戶,王仲德的食邑增加二千二百戶;劉懷慎、到彥之各自的爵位晉升為侯爵,劉粹改封建安縣侯,他們的食邑都增加到一千戶;趙倫之封為霄城縣侯,食邑一千戶;張邵封為臨沮縣伯,沈林子封為漢壽縣伯,他們的食邑是六百戶。對於開國功臣的封賞制度,我將遵循舊有的規定來執行。”
這份詔書,體現了宋高祖對那些在開國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的大臣們的感激與肯定。他不僅提升了他們的官職,還賜予了他們尊貴的爵位以及豐厚的食邑,以此來表彰他們的功績,同時也希望他們能繼續為國家效力,共同守護這片新生的江山。這樣的舉措,無疑會極大地鼓舞士氣,增強國家的凝聚力與向心力,為國家的繁榮穩定打下堅實的基礎。
徐羨之先是升遷擔任了尚書令和揚州刺史一職,並獲加封散騎常侍。後來他的職位再次晉升,成為司空併兼任錄尚書事,而原來的常侍以及刺史等職務依舊保留不變。
要知道,徐羨之出身於平民百姓之家,而且也沒有什麼高深的學問和技藝,但憑藉著自身堅定的志向、強大的力量以及非凡的氣度格局,竟然能夠在短時間內就身居朝廷高位,進入朝堂宗廟之中參與國家大事的決策。對此,無論是朝廷官員還是民間百姓都對他十分推崇和信服,眾人皆認為他具備宰相大臣的風範和才能,將來必定會有所作為。
徐羨之一向沉默寡言,喜怒從不輕易表露在外。不過,他卻頗為擅長下棋,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