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徐氏之淵源

徐氏出自皇帝之孫高陽顓頊之裔。顓頊五世孫伯益輔佐禹治水有功,且具五帝懿德,禹禪讓帝位於伯益,伯益辭避之,禹之子啟襲帝位。啟有感伯益之功封其子若木于徐地為子爵,地域在東海,歷夏商周世為諸侯。襲傳三十二世至偃王時,徐國中興,則以國為姓,天下有徐姓自此始,偃王則為徐氏始祖。再歷十一世至徐侯章禹,徐國並於吳。楚築夷城,厚其勢,存徐之祀,至此國不復存,徐氏族人散於天下。

“徐氏出自黃帝之孫高陽顓頊之裔”徐氏系徐姓,凡此姓氏的人都是古代黃帝之孫顓頊的後人。顓頊的父親是昌意,昌意的父親是黃帝,即顓頊是黃帝之孫。顓頊是在炎黃“逐鹿之戰”殺死蚩尤後,由黃帝選派他去南蠻教化各族,逼他們不許信巫教,雜拜鬼神,要順從黃帝族教化,而成為南蠻首領。此時的南蠻只有漢江一帶的荊羋姓部落群;丹水、漢水一帶還住有“三苗”部落群;而蚩尤為首的九黎族部落群在今山東南部,河南東部和南部、安徽中部這一地域;而泛稱九夷的東夷部落群位於東方黃河下游一帶及泗水流域以及沿淮、沿海一帶。從而看出蚩尤所處的地理位置:他們的北部和東部是東夷,南鄰南蠻。他強大好戰,死後被稱為戰神。曾一度佔領了東夷為首領,還不斷的蹂躪、騷擾、佔領南蠻、三苗等南方各族,濫殺無辜,黃帝及時派出顓頊教育南蠻各族安撫人心是非常必要的。雜居在東夷的少昊氏是黃帝的兒子之一,為黃帝族向東發展的一支,黃帝死後禪讓他即位,稱已摯帝,去世後由顓頊代之,方有天下,年僅20歲,稱玄帝(史稱五帝之一),活動中心在今天河南杞縣。至於“高陽”二字。是古代高陽氏氏居住地,今河南杞縣西一個叫“高陽”的地方,之後成為姓。顓頊母親命昌濮,稱之為高陽氏。古代氏族是母系社會,其子孫隨母姓,故有高陽顓頊之稱。

“上古顓頊五世孫伯益佐禹治水有功”“上古”二字是指黃帝到禹建立夏朝前原始社會這一歷史時期。黃帝-昌意-顓頊-大業-女華-皋陶-伯益恩成(即大廉)和若木從上邊傳世表中看出顓頊傳氏至伯益共五世,故伯益是顓頊帝的五世孫,是東夷人。,在舜為帝的時期,分管驅逐,馴服禽獸職務,與分管土木工程的禹都是大臣,平起平坐,禹的父親鯀治水九年不成,堯地處死了鯀。,則舜推舉他的兒子禹治水,禹請求伯益協助,首先把華夏大地劃為九州,一塊兒一塊兒治理。在治水改造中。伯益組織人力,保障物資供應,使治水得以順利進行。每治一塊地方,引導人們發展生產力,提高生活質量。由於洪水不能食用,伯益就讓人們挖井取水,因而是世傳伯益是井的發明人。因伯益調訓鳥獸及佐禹治水有功,舜帝賜予嬴姓。

“舜禪讓帝位於伯益,伯益避之,禹的兒子啟襲地位’禹治水有功,舜在位時已選了禹作為他的副手,死後禹被禪讓即帝位。禹在選繼承人時,論功績、資歷和禪讓制的規定選了他的副手伯益。禹的兒子啟反對,提出“兒繼父業理所當然”。伯益則當仁不讓,啟另成支黨殺死了伯益,於公元前2101年至2072年襲位執政。但是也有書上講伯益因啟嫉賢,守禹喪滿,遠走箕山隱居而避之。從此中國帝王由禪讓制變為世襲制,私有制產生,原始公社制度滅亡。

“因伯益之功德封其子若木于徐,為徐國國君,徐地域在東海”啟於公元前2101年繼帝位後,念伯益協他父治水和輔佐執政有功,封其長子恩成(大廉)於陸。今山東德平縣東北之陸鄉,是顓頊曾孫陸終故地,由於其父伯益被舜曾賜於嬴姓,故此陸地有北方嬴姓國之說。封其次子若木于徐,指今江蘇徐州及邳縣、山東兗州、安徽之宿縣、泗縣地域。因處於江淮之間,其氣寬舒,徐,舒也,故稱這一地域為徐,有南方嬴姓國之說。徐國的活動中心在安徽泗縣北四十公里徐城,顯然若木為徐國第一世國君(注:啟帝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