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東晉大臣徐廣

徐廣(公元 352 年 - 公元 425 年),表字野民,乃是東莞郡姑幕縣人士(現今位於山東省莒縣一帶)。他降生於晉穆帝永和八年,最終在宋文帝元嘉二年與世長辭,享盡天年七十四載。這位徐廣,乃是東晉時期聲名遠揚的官員以及造詣深厚的歷史學家,同時亦是徐邈之弟。

讓我們一同回溯徐廣的人生歷程。早年間,徐廣出生於一個對書籍充滿熱愛之情的世家大族,其家族世世代代皆痴迷於閱讀各類典籍。而到了徐廣這一代,更是將這種對知識的追求推向了極致,他對於各種學問的鑽研可謂深入骨髓。無論是諸子百家的經典著作,還是神秘莫測的陰陽術數,無一不被他納入研究範疇,並取得了頗高的成就。

後來,謝玄出任本州刺史之時,一眼相中了才華橫溢的徐廣,遂任命他擔任從事西曹一職。此後不久,徐廣又有幸得到譙王司馬恬的賞識,受邀成為鎮北參軍。由於徐廣學識淵博且多才多藝,很快便引起了晉朝孝武帝的關注。孝武帝深知此人乃不可多得的人才,於是毫不猶豫地委任他為秘書郎,並安排他在秘閣之中負責校書工作。不僅如此,為了更好地協助徐廣開展工作,孝武帝還特意為他增添了不少得力的助手官員。在此期間,徐廣兢兢業業,憑藉著自身卓越的才學和嚴謹認真的態度,贏得了眾人的一致讚譽。之後,他再次得以升遷,轉任員外散騎侍郎,但校書的重任依舊未曾改變。

在那風雲變幻的隆安年間,朝堂之上波譎雲詭、暗流湧動。時任尚書令的王旬慧眼識珠,大力舉薦他擔任祠部郎這一重要職務。

彼時,會稽王的世子司馬元顯權傾朝野,被任命為錄尚書事。此人野心勃勃,妄圖讓朝中百官皆對其頂禮膜拜、恭敬有加。為此,他授意宮中的徐廣進言獻策,提出了一項令人瞠目結舌的建議:要求所有內外大臣均需遵守部下禮儀,向司馬元顯致以崇高敬意。此議一出,滿朝譁然,但迫於司馬元顯的權勢,眾人敢怒而不敢言。

然而,正直善良的徐廣卻因此陷入了深深的自責與悔恨之中。儘管這個提議並非出自他的本心,但畢竟是由他之口說出,間接導致了這種不合理的現象出現。每當想起此事,徐廣便心如刀絞,愧疚之情難以自抑。

不過,司馬元顯似乎並未在意徐廣內心的掙扎,反而因其才華出眾,將他舉薦為中軍參軍。此後不久,徐廣憑藉著自己卓越的能力和出色的表現,再次得到晉升,榮升為領軍長史。

時光荏苒,局勢突變。桓玄崛起並開始輔佐晉朝,他同樣看中了徐廣的文韜武略,於是委以重任,聘請他擔任大將軍文學祭酒一職。至此,徐廣的仕途之路愈發坦蕩,未來充滿了無限可能……

在義熙初年的時候,劉裕下達命令讓他負責編寫一部名為《車服儀注》的重要書籍。鑑於他卓越的才華和深厚的學識,劉裕毫不猶豫地任命他擔任鎮軍諮儀參軍這一要職,併兼任記室官。由於出色完成任務且表現優異,他還被封為樂成縣五等侯,可謂是名利雙收。

此後不久,他又迎來了職業生涯中的一次轉機,被調任為員外散騎常侍一職,同時繼續兼任著著作郎。這個時期的他,在仕途上一帆風順,備受器重。

時間來到了義熙二年(公元 406 年),尚書向朝廷呈上一份奏疏。其中提到:“微臣們深知自古以來,左史官專門負責記錄人們所說的話語,右史官則專注於記載各類事件。像《乘》《志》這類書籍曾在晉國與鄭國聲名遠揚,而《陽秋》更是在魯國備受推崇。自從我朝建立以來,歷經復興晉朝的偉大曆程,文化道德風尚以及歷代帝王的典籍史冊,都能在現存的史書中清晰可辨。然而自太和年間往後,已經經歷過三位皇帝的統治,但他們的風采神韻以及那些堪稱聖賢的光輝事蹟,卻幾乎快要成為久遠的古代歷史了。因此,經過我們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