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宣是王莽末年的赤眉軍將領。
徐宣,表字驕穉(也有說其字為驕耭),本是東海郡(郡治位於郯縣,也就是現今山東郯城的北部地區)臨沂縣縣衙中的一名獄吏。此人不僅精通文墨,對於《易經》更是有著深入的瞭解和研究。
時光回溯至王莽統治末年,彼時天下動盪不安,局勢一片混亂。就在天鳳五年(即公元 18 年)的時候,琅琊郡(郡治設在東武,相當於如今山東諸城一帶)有位名叫樊崇之人,他集結了足足一百名飽受飢餓折磨的民眾,於莒縣(當今山東省的沂莒縣境內)發動了起義。這支起初規模並不大的隊伍,卻如同滾雪球一般迅速壯大起來,人數很快便突破了萬人。
受到樊崇這一舉動的鼓舞,徐宣毅然決然地與同鄉好友謝祿以及楊音等人各自召集起一批人馬,並紛紛予以響應。此外,還有來自琅琊郡東莞(即今山東沂水地域)的逄安所率領的隊伍加入其中。如此一來,各方力量匯聚在一起,總人數多達數萬人。隨後,他們齊心協力,一同投奔樊崇旗下,並共同推舉樊崇擔任統帥一職,對外號稱“赤眉軍”。自此以後,這支以樊崇為首的起義軍開始踏上了一段波瀾壯闊的征程……
赤眉軍自成立以來,其征戰歷程可謂波瀾壯闊、跌宕起伏。
話說徐宣等人投靠樊崇之後,他們先是隨著樊崇所率領的部隊在泰山一帶進行了一段時間的整頓。經過這段時間的休整與訓練,赤眉軍士氣大振,隨即揮師南下,殺回莒地。然而,面對堅固的縣城城牆,儘管赤眉軍將士們奮勇作戰,但最終還是未能成功攻下城池。於是,他們果斷決定轉戰他處,一路前行來到了姑幕(即如今的諸城西部)。
時光荏苒,轉眼已至天鳳六年(公元 19 年)。此時的赤眉軍已然成為一支令敵人聞風喪膽的勁旅。這一年,他們遭遇了田況統領的官兵。雙方在戰場上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生死較量。赤眉軍上下一心,英勇無畏,最終以破竹之勢大敗敵軍,殲敵達萬餘人之多!這場輝煌的勝利讓赤眉軍聲名遠揚,也極大地鼓舞了將士們的鬥志。緊接著,他們乘勝追擊,再度重返泰山,稍作停留後,又馬不停蹄地前往東海郡的南城(現今位於棗莊市北部)屯駐休整。
經過一段時間的養精蓄銳,赤眉軍實力愈發強大。更始二年(公元 24 年),赤眉軍決定揮師西進,直指長安。當他們進入潁川地區時,根據戰略需要,兵分兩路前進。其中一路由徐宣、謝祿等人統率,這支隊伍勢如破竹,迅速攻克了陽翟(也就是現在的河南禹縣)。而後繼續向西挺進,直逼梁縣(今河南臨汝西南)。在此地,他們遭遇了更始政權的河南太守。一番激戰過後,赤眉軍成功將其斬殺,進一步擴大了自己的勢力範圍。
為了儘快攻佔長安,實現推翻更始政權的目標,赤眉軍再次巧妙分兵。這次,他們分別選擇從武關(今陝西丹鳳東南)和陸渾關(今河南宜陽東南)兩個方向向關中進軍。徐宣、謝祿、楊音等人所率部隊直奔弘農,並憑藉著過人的勇氣和出色的戰術,一舉攻破了由劉均鎮守的陸渾關。至此,赤眉軍距離長安已經越來越近……
話說那更始三年,即公元 25 年的六月時分,赤眉大軍如洶湧潮水般進抵至華陰之地,也就是現今陝西省華陰市的東部區域。在這風雲變幻之際,赤眉軍毅然擁立了劉盆子登上皇位,並定年號為建世,從此開啟了一段新的歷史篇章。
而在這支龐大的軍隊之中,有一人名叫徐宣。此人不僅能夠識文斷字,更是對那深奧的《易經》有著深入的研究和領悟,堪稱赤眉眾將領裡少有的文化之士。正因如此,他得到了首領們的一致認可與推崇,最終被共同推舉為赤眉軍的丞相,肩負起了重要的領導責任。
然而好景不長,赤眉軍在成功推翻更始帝劉玄僅僅過去短短四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