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東吳大臣徐原

徐原乃是三國時東吳吳郡人士,表字德淵。他生性豁達大度,胸懷壯志且才華橫溢。因其出眾的才能和遠大的志向,被呂岱慧眼識珠並大力舉薦提拔,自此踏上仕途之路,最終官拜侍御史一職。

徐原為人剛正不阿,直率坦誠。哪怕面對自己的恩人兼上司呂岱,如果發現其有所過錯,也會毫不留情地懇切勸諫。後來,徐原因種種緣故移居到了會稽之地居住生活。然而天不假年,在臨終之際,他放心不下家中幼子,於是特意將孩子託付給了好友陸瑁照顧。

再說這呂岱,生於延熹四年(公元 161 年),卒於公元 256 年 10 月 21 日,表字定公,乃廣陵海陵(也就是現今江蘇省南通市如皋市)之人氏。在那風起雲湧的三國時期,呂岱作為吳國的股肱之臣與得力戰將,可謂聲名遠揚。

呂岱這一生,歷經無數戰火洗禮,始終馳騁疆場,奮勇殺敵。其所參與的大小戰役不計其數,但令人驚歎的是,他幾乎從未品嚐過失敗的滋味。正因如此,人們尊稱他為“長壽百勝將軍”,以讚譽他那輝煌而又傳奇的軍事生涯。

想當年,呂岱出身於廣陵郡海陵縣東境(即如今的如皋一帶)的一個名門望族。自小受到良好教育的他,不僅飽讀詩書,更練就了一身過人的武藝。

建安五年(公元 200 年),對於東吳而言,是一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年份。那一年,東吳的開基之主孫策不幸離世,這個突如其來的變故讓整個東吳陷入了一片悲痛與迷茫之中。然而,孫策的弟弟孫權毅然挺身而出,接過兄長手中的重擔,成為了東吳新的領袖。

孫權深知要想穩固政權、發展國家,就必須廣泛招攬天下的賢才志士。而就在此時,胸懷大志的呂岱聽聞了孫權求賢若渴的訊息,決定前往孫權的幕府投靠於他。經過一番努力和自薦,呂岱終於得到了孫權的認可,並被委以重任——擔任吳郡(現今蘇州市一帶)的郡丞一職。

初到郡丞之位的呂岱,面對繁雜的事務並沒有絲毫退縮之意。相反,他憑藉著自己卓越的才能和勤勉的態度,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當中。無論是處理政務還是協調各方關係,呂岱都表現出了極高的專業素養和責任心。在他的精心打理下,所分管的各項事宜都被治理得井然有序,成績斐然。

沒過多久,呂岱便因出色的工作能力從眾多官員中嶄露頭角。有一次,孫權親自主持召開重要會議,旨在全面檢查各郡的倉庫管理狀況以及獄中囚犯的處置情況。接到通知後,各縣令、縣丞紛紛前來拜見孫權。在彙報工作時,大多數郡丞因為種種問題而遭到了孫權的嚴厲責備,但唯有呂岱顯得格外鎮定自若。只見他不慌不忙地回答著孫權提出的各種問題,應對自如,所闡述的處理方法既合理又合法,令人信服。

孫權對呂岱的表現十分滿意,當場對他大加讚賞。會後,孫權更是覺得這樣優秀的人才應該留在自己身邊,以便更好地發揮其作用。於是,他果斷地將呂岱調到自己身旁,任命其為錄事,負責掌管各類文案工作。此後,由於呂岱一如既往地保持著高效務實的作風,沒過多久,他再次獲得晉升,被提拔為“餘姚長”。這次職位的升遷,可以說是呂岱人生道路上的一個關鍵轉折點,從此他踏上了更為廣闊的政治舞臺,開啟了一段輝煌的仕途生涯。

呂岱抵達餘姚縣之後,馬不停蹄地開始著手組建一支規模達一千餘人的精銳部隊。他深知兵貴精而不在多的道理,因此對於兵員的選拔極為嚴格。經過層層篩選和精心訓練,這支由江南健兒組成的隊伍逐漸嶄露頭角。他們不僅個個身強體壯、英勇善戰,更具備著高度的紀律性和團隊協作精神。

時光荏苒,轉眼間便來到了建安十六年(公元 211 年)。此時,會稽、東冶一帶的局勢變得動盪不安,五縣之地竟有賊寇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