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東漢官員徐宗

漢獻帝遷都許昌,招賢納士、增兵屯田,開始“奉天子以令不臣”。孔融被徵召到許都,任將作大匠,後遷任少府,位列“九卿”。

自此到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逐步成長為北方霸主。孔融則成為許都清流名士之主,每逢朝會議事,很多公卿大夫掛名附議他的主張。因戒懼曹操的野心,孔融常常以偏激放宕的言辭嘲戲曹操。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屠鄴城(今河北臨漳),袁氏女子多被擄掠,孔融致信曹操,杜撰“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典故,譏諷曹丕私自納娶袁熙之妻甄氏。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征三郡烏丸[f],孔融寫信打趣曹操勞師襲遠。同年曹操頒行禁酒令,孔融兩次致信曹操表示反對,信中多有嘲戲、侮慢之辭。

曹操攻佔鄴城後,自任冀州牧,並留在那裡發號施令,鄴城遂變為新的政治文化中心,天子所在地許都成了陪襯。身在許都的孔融非常不滿,上書天子請求以周禮之制,在京畿[ji]千里之內不允許封建諸侯,矛頭直指曹操。曹操外表寬容忍讓,內心非常氣惱。光祿勳郗慮揣摩到曹操心事,於建安十二年上書彈劾孔融,要朝廷免去其少府之職,倆人矛盾激化。曹操以勸和為名,給孔融寫信,警告他不要做拉幫結派、清談非議朝政之徒。

喪命鬧市口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撤銷“三公”,自己出任丞相,任郗慮為御史大夫、孔融為太中大夫。退居閒職後,孔融“坐上客恆滿,尊中酒不空”,依舊是賓客盈門。這讓曹操非常忌憚,擔心以孔融為首的清流派威脅到自己的王圖霸業,於是授意郗慮和丞相府軍謀祭酒路粹,羅織孔融罪名。

同年八月,路粹狀告孔融,說他任北海相時招募軍隊,意圖謀反;私下裡會見東吳使者,訕謗朝廷;不著官服出入皇宮,違反朝廷禮儀;與平民禰衡互相吹捧、行為放蕩,並宣揚“父母於子女無恩論”,大逆不道,應該處以極刑。曹操遂下令逮捕孔融,連同妻子兒女一併處死,棄屍街頭。時年,孔融五十六歲。

輯錄概況

《後漢書·孔融傳》稱孔融“所著詩、頌、碑文、論議、六言、策文、表、檄、教令、書記凡二十五篇”。《隋書·經籍志》、新舊《唐書》稱有《孔融集》九卷、十卷。《宋史》未著錄,可能在宋時其文集已散佚。明代人開始掇拾孔融詩文,出現多種輯本,其中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有《孔少府集》一卷,含殘文共輯文三十七篇、詩八首。清代嚴可均《全後漢文》輯有孔融文存,《四庫全書》集部別集有《孔北海集》一卷。當代,俞紹初《建安七子集》輯孔融文四十五篇、詩七首,吳雲《建安七子校注》輯孔融文四十五篇、詩八首。

風格特色

孔融能詩善文,《後漢書·孔融傳》稱魏文帝曹丕非常喜歡孔融的文章,曾懸賞蒐集,稱讚他是楊雄、班固一類的人物。曹丕在其《典論·論文》中,將孔融列為“建安七子”之首,認為孔融文章體制格調很高,但是不善於詮釋自己的觀點,富有文采而說理不夠充分,甚至流於“嘲戲”。

從傳世作品看,孔融以散文見長,內容大抵為伸張教化、宣揚仁政、薦賢舉能、品評人物,多針對時政直抒己見;在藝術上,文句整飭、辭采富贍,引古論今、比喻精妙,語言勁健、議論尖銳,文筆詼諧、氣勢充沛,表現出鮮明的個性,也體現了建安文學的基本特徵。同時,在用典、句式、辭采方面,其散文有明顯的駢儷傾向。其代表作《難曹公禁酒書》《難曹公禁酒又書》立論反對禁酒,雖說理牽強,但類比有趣,文筆幽默;《與曹公論盛孝章書》則深沉委婉,文辭流暢,無所矯飾。

與散文相比,孔融的詩歌略顯遜色。其《六言詩三首》表達了對曹操的讚美和仰慕,也反映了漢末世道動亂、民生困苦的社會現實。《雜詩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