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的縣吏,此人心術不正、行為放蕩不羈,整日裡胡作非為,搞得當地烏煙瘴氣。賀齊心知不能任由這樣的惡徒繼續逍遙法外,決意要對其加以懲治。然而,縣主簿卻好意相勸道:“大人啊,這斯從可不是一般人物,他家乃是郯縣的豪門望族,就連周邊的山越之人也都歸附於他。您今日若是貿然懲治了他,只怕明日那些賊寇們就要興師動眾地前來進犯啦!”
可賀齊豈是那種懼怕豪強勢力之人?聽聞此言後,他非但沒有絲毫退縮之意,反而勃然大怒,拍案而起,當下便下令將那斯從斬首示眾!如此雷厲風行之舉,著實令人咋舌。
果不其然,斯從的族人和黨羽們得知此事後,皆憤恨不已,他們迅速相互糾集起來,並聯合其他一些心懷不滿之人,短短時間內竟聚集起一千多人馬。這些人氣勢洶洶地舉兵向縣城殺來,大有踏平此地之勢。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危機,賀齊卻毫無懼色。只見他鎮定自若地率領著城中的官吏和百姓們,緊閉城門,嚴陣以待。待到敵軍逼近之時,他一聲令下,眾人猛然開啟城門,如猛虎下山般向著敵人衝殺過去。這場突襲讓敵軍始料未及,瞬間亂了方寸。而賀齊所率之部則士氣高昂,奮勇殺敵,經過一番激烈鏖戰,最終大獲全勝!
經此一役,賀齊之名威震山越,無人不知曉這位鐵面無私且智勇雙全的縣令大人。此後,但凡再有不法之徒妄圖滋事生亂,只要一聽到賀齊的名號,無不望風披靡,不敢再有半點造次之心。
後來,太末、豐浦兩地發生叛亂,賀齊被任命為太末長,誅惡扶善,僅用一個月的時間便將叛亂鎮壓。
歸附孫氏
時光回溯到公元 196 年(建安元年),彼時孫策正意氣風發地開拓著江東這片廣袤的土地。當他率軍行至太末時,目光如炬的孫策開始仔細觀察當地的人才情況。很快,賀齊進入了他的視野。經過一番深入考察和了解,孫策對賀齊的才能和品德讚賞有加,並果斷將其察舉為孝廉。
與此同時,局勢卻並不平靜。原來,時任會稽太守的王朗在與孫策的交鋒中失利,不得不倉皇逃往東冶。然而,侯官縣縣長商升卻選擇支援王朗,毅然起兵抵禦孫策大軍的進攻。面對這一突發狀況,孫策迅速做出應對之策。他先是派遣永寧縣縣長韓晏兼任南部都尉一職,率領軍隊前去討伐商升。隨後,考慮到戰局變化以及賀齊的出色表現,孫策決定讓賀齊取代韓晏成為新的永寧縣縣長。
可惜事與願違,韓晏出師不利,最終被商升擊敗。在此關鍵時刻,孫策再次展現出對賀齊的信任,毫不猶豫地委任他擔任南部都尉,統領兵馬繼續挺進福建地區。賀齊的威名早已傳遍四方,商升聽聞賀齊親自領兵前來,心中不禁惶恐不安。權衡利弊之後,商升決定派出使者,主動向賀齊請求訂立盟約,希望能借此避免一場血腥廝殺。
賀齊深知此時乃是勸降商升的絕佳時機,於是欣然接見了來使。他義正言辭地告誡商升,詳細剖析當前形勢下雙方的禍福得失。商升聽後如夢初醒,深刻認識到繼續負隅頑抗只會帶來滅頂之災。最終,商升下定決心,親自奉上印綬,步出府邸,誠惶誠恐地向賀齊表示願意歸降。
眼看著事情即將圓滿解決,但變故突生。叛軍之中的頭領張雅、詹強等人堅決反對商升投降,他們心懷不軌,妄圖趁亂謀取更大利益。於是,這二人合謀暗中殺害了商升,然後公然自立旗號。張雅狂妄自大,竟然自封為無上將軍;詹強也不甘示弱,自稱會稽太守。一時間,叛軍勢力再度膨脹起來。
即便面臨如此艱難的局面,賀齊也沒有絲毫的驚惶和失措。他面色沉靜如水,雙眸閃爍著睿智的光芒,迅速而又冷靜地開始對當前敵我雙方的兵力情況展開深入剖析。經過一番仔細的觀察和計算後,一個令人憂心的事實擺在了眼前——他所率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