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寧,表字安期,乃是東海郡郯縣人士(也就是如今山東省的郯城縣)。在東晉時期,他可是聲名遠揚的大臣呢。其父親名為徐澄,而徐寧自己也曾擔任過晉朝太子的洗馬一職。
話說這徐寧啊,自小就頗有知名度,年紀輕輕便出任了輿縣的縣令。當時,廷尉桓彝那可是出了名地善於品鑑人物和洞察人情世故。然而,恰逢王敦專權弄政之時,此人心胸狹隘,對那些德高望重計程車大夫心存猜忌與忌憚。於是乎,桓彝只好託病辭官離去。一路行至廣陵郡,只為尋訪親朋好友。怎料想,途中遭遇狂風大作,船隻被迫停靠在了一處浦口之中,就這樣被困數日,心中憂慮煩悶不堪。
一日,桓彝實在按捺不住性子,索性登上岸來透透氣。走著走著,忽然瞧見前方有一座屋宇,看上去頗有些像官府的辦公之所。好奇之下,上前打聽一番,竟得知此處便是輿縣。既然如此巧合,桓彝當即便登門拜訪。
待到進得屋內,見到主人徐寧之後,兩人相談甚歡。原來這徐寧不僅為人清正廉潔,而且學識淵博,涉獵廣泛。桓彝不禁大喜過望,與徐寧相處得極為融洽,不知不覺間便逗留了好幾夜。經過這段時間的深入交流,桓彝對徐寧更是讚賞有加,認為此人實乃不可多得之才。
後來,桓彝終於抵達都城建康。一見到庾亮,便迫不及待地說道:“我可為您覓得了一位出色的吏部郎啊!”庾亮聽聞此言,趕忙追問這人究竟身在何處。只見桓彝微微一笑,回答道:“此人有著常人該有的優點卻不張揚,沒有常人常犯的毛病卻也不自傲,徐寧可真是如大海泰山般高潔清雅之士!”說罷,桓彝將徐寧的情況向庾亮細細敘述了一遍。
庾亮聽後也是大為心動,隨即對徐寧予以提拔重用。就這樣,徐寧很快便升任為吏部侍郎、左將軍以及江州刺史等要職。只可惜天不假年,最終他還是在任上去世了。但他的才華和風骨,卻永遠留在了人們的記憶之中。
桓彝出生於 276 年,逝世於 328 年,表字茂倫,乃是譙國龍亢人士,此地如今歸屬安徽懷遠縣管轄範圍之內。他在東晉時期擔任著重要官職,是朝堂之上頗具影響力的大臣之一。
桓彝出身於世族大家,自小就展現出了過人的聰慧和對知識強烈的渴求慾望,不僅文采斐然能夠妙筆生花,而且武藝精湛身手不凡。隨著年齡漸長,他憑藉自身出色的才能以州主簿這一職位踏入仕途,並被授予騎都尉之銜。
在晉元帝統治期間(即從 317 年至 323 年這段時間裡),桓彝的官運亨通一路高升,先是調任中書郎一職,緊接著又榮升為尚書吏部郎。然而,好景不長,當時王敦專權擅政,搞得朝廷上下烏煙瘴氣混亂不堪。正直剛毅的桓彝對此深惡痛絕,義憤填膺之下毅然決然地辭去官職,以示抗議。
到了太寧二年(也就是公元 324 年)的時候,晉明帝頒佈詔書下令征討已經病入膏肓的王敦。在此關鍵時刻,桓彝臨危受命,被任命為散騎常侍,肩負起了為國除奸的重任。
平定王敦之亂後,由於戰功卓著,他被加封為萬寧縣男這一封號,可謂是榮耀加身。當時,宣城一帶局勢動盪不安,時常有各種變亂事件發生。在此情況下,有人向朝廷舉薦了桓彝,認為他具備卓越的才能,可以勝任宣城太守一職,負責治理這片混亂之地。然而,一開始的時候,晉明帝對於這個提議並未應允。但後來又有人再次力薦桓彝,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晉明帝終於決定讓桓彝補上宣城內史之職。
此後,桓彝走馬上任,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對宣城的治理工作當中。他憑藉著自己出眾的才智、果敢的決策以及勤勉的作風,使得宣城在短時間內便煥發出勃勃生機。郡內的生產得到了極大的發展,農業豐收,商業繁榮;而老百姓們也過上了安穩平靜的日子,社會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