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徐邈竟敢公然違抗自己所頒佈的禁酒令,實在是膽大妄為。
就在這時,度遼將軍鮮于輔挺身而出,為徐邈求情道:“主公息怒!平日裡那些喝醉之人,往往會將清酒尊稱為‘聖人’,而將濁酒稱作‘賢人’。依微臣之見,徐邈向來性情謹慎穩重,此次想必也是因為酒醉才口出狂言,純屬胡言亂語罷了。望主公念及他往日之功,饒過他這一次吧。”
曹操聽了鮮于輔這番話,沉思片刻之後,怒氣漸漸平息下來,最終決定不再追究徐邈的罪責。也正因如此,徐邈逃過一劫,未遭刑罰懲處。此後,徐邈先後出任隴西太守以及南安太守等職。
時光荏苒,魏文帝曹丕即位後,某次前往許昌一帶巡視。期間,曹丕想起了當年那樁有關徐邈酗酒之事,便召見徐邈問道:“聽聞愛卿昔日素有‘中聖人’之稱,如今可還有此等癖好啊?”徐邈從容答道:“回陛下,想當初楚國大夫子反曾於谷陽之地因醉酒誤事,夜半時分倉皇出逃;而魯國大夫御叔則因貪杯飲酒而遭受重罰。微臣之嗜酒,恰與這二位相似,實難自控。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微臣雖好酒,卻反倒常常因此而獲得他人的賞識呢。”
曹丕聽罷,不禁哈哈大笑起來,並轉頭對身旁的侍從們說道:“朕早有所耳聞徐邈此人言辭風趣幽默,今日一見,果真是名不虛傳啊!”
以假亂真
據說,徐邈擅長作畫,達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所畫水獺,惟妙惟肖、足以亂真。但《三國志集解》作者盧弼卻認為徐邈未曾任曹丕侍臣,此說不可信。
名顯後世
想當年,朝廷欲授予徐邈司空一職,並派遣侍中鄭袤前去宣讀聖旨。然而,面對這一殊榮,徐邈卻態度堅定地予以推辭,表示自己實難勝任此職。時光流轉,待到後來,晉武帝司馬炎又派遣五官中郎將國坦前往拜鄭袤為司空。此時,鄭袤憶起往昔之事,不禁感慨萬千。
他緩緩開口道:“昔日曹魏之時,曾任命徐景山(即徐邈)為司空,而那時我恰擔任侍中之職,有幸領受詔書並負責傳達使命,前往拜徐公為司空。記得當時徐公對我說:‘三公之位應當上承天意,所授之人若不合適,則有違天道人心。如今讓我擔此重任,實在愧不敢當。況且我已年近古稀,行將就木,又怎能因一己之私,累及朝廷聲譽呢?’正因如此,徐公最終並未接受那項任命。而今,我亦步其後塵,效仿這位高雅君子的行徑,想必也是理所應當、無可厚非的吧!”言罷,鄭袤同樣堅決地推辭了司空一職。
景山槍
相傳,景山槍為徐邈所有的古酒具,屬溫酒器。《南齊書卷五四》:“求弟點,少不仕。……永明元年,徵中書郎。豫章王命駕造門,點從後門逃去。竟陵王子良聞之,曰:‘豫章王尚不屈,非吾所議。’遺點嵇叔夜酒杯、徐景山酒槍以通意。點常自得,遇酒便醉,交遊宴樂不隔也。”
唐·陸龜蒙《江南秋懷寄華陽山人》亦有:“惟荒稚珪[gui]宅,莫贈景山槍。”
不同流俗
盧欽曾著書稱讚徐邈說:“徐公志氣宏大,行為高潔,才識廣博氣勢英猛。他的政治措施每當施行時,高尚、穩妥而不急躁;正直而不同流合汙,廣博、深遠而堅守信約;雷厲風行卻又能寬以待人。有人認為能清正公廉很難,而徐公輕易便能做到如此。”
有人問盧欽:“徐公在武帝時代,人們認為他通達,自從任涼州刺史,回到京城後,人們又認為他特別,這是為什麼呢?”盧欽回答說:“以前毛孝先(毛玠)、崔季珪(崔琰)等掌管政事,尊崇清正廉素之士,當時官吏們熱衷於更換布衣以獵取高名。而徐公仍一如既往,所以人們認為他通達。近來天下崇尚奢侈、豪華。於是大家又競相效仿,而徐公仍不為所動,不隨波逐流,所以前日的通達,就變成今日的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