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部分

抵關,迄今未領一錢,眾心彷徨,仍作偶語,乞念危邊將餉銀立賜發給,庶人心可按。臣臥病右屯,謹力疾以請。”】

'5'【《三朝遼事實錄》卷十四王在晉按:軍中缺糧則兵餓死,缺馬乾則馬倒死,止缺馬乾三分,兵何以噪。蓋樞輔急欲進兵,兵畏出征,籍口索餉,為逃散計而以為軍飢鼓譟。則近於欺矣。甚矣,邊兵之難御,而樞輔之不度時審勢也。】

'6'【《三朝遼事實錄》卷十六“寧遠理刑同知程繼偀奏稱:遼廣繼淪奴逞四載,而襲耀州者實挑之,襲耀亦非失計也,失在以全軍為掩耳之計,而盜強敵之鈴耳。然濟河者沒矣,未濟之旅一奔數百里”】

'7'【《崇禎長編》卷十三兵部尚書王在晉言:“……功既無成,財復大匱,柳河之敗止存兵五萬八千,即如中輔疏以十二萬,此六萬二千之兵歸於何有?非失機陷陣,則虛藉掛糧,世龍百喙何能自觧也。”】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六章 急於求成惹的禍

當時,因為有情報說,後金四王子在耀州,所帶的兵馬還不到三百人,而那裡的難民捎信來稱,如果明軍攻打耀州,他們就立即殺了後金四王子,並投奔明朝。這樣的資訊對於馬世龍來講,那簡直是天大的好訊息,於是他便派了魯之甲、李承先二將率領前鋒營,渡三岔河去偷襲耀州,自己帶著大隊隨後,而為了渡三岔河,所以他調遣覺華的水師遊擊金冠以舟船來接應。

李、魯二將從右屯出發很快到了三岔河,但覺華島的水師卻遲遲沒有到,於是李、魯二人找來漁船渡河,來來去去的折騰了四晝夜,結果暴露了行蹤,讓後金有了準備,所以一過河即中了埋伏,一敗塗地,魯之甲、李承先二將戰死,隨二將先過河計程車卒也全軍覆沒。'1'

就過程而言,整個行動中貌似是金冠的責任,因為他的水師遲遲沒有來接應,所以導致了李、魯二人只能找漁船渡河,不過王同學指出,金冠的責任不大,而罪在馬世龍這個旱鴨子。

王同學是打倭寇出身的,之後管過漕運,再後來又擔任過登萊巡撫,負責海防,所以他對水師是非常瞭解的,因此他知道,帆船在海上須藉助風力,如果運氣不好,沒風,那一定會耽誤時日,所以水師是不能約定死日期的,這是個常識,可是馬世龍作為總兵,卻不知道,他讓水陸兩軍在二十七日會合,協同進攻,這本身就是低階錯誤'2'。

其實,如果孫老師、馬總兵不急於求成而下死命令,必須剋日渡河;或者馬總兵不約定死水陸兩軍會合日子,那都不會導致李、魯二人撐著漁船渡河去送死,所以柳河之敗中,前鋒營全軍覆沒的主要責任,應歸咎於孫老師和馬大帥。

不過,最讓王同學憤慨的是孫老師、馬大帥在彙報情況的時候,謊稱李、魯二人是“巡河哨敗”'3''4',這是個典型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說辭。因為“巡河”是個例行的公幹,並非精心策劃的“進攻”,所以就不存在領導責任了,而“哨”是代表在敵佔區行動,即便敗了也是基層指揮員背黑鍋,和孫大人、馬總兵自然是無關了,而背黑鍋的李、魯二將已經戰死,那麼追究多半會改成追悼,所以事情也就到此完結了。

王同學久在軍旅,自然深知這些逃避責任的套路,所以他非常憤慨,他指出這不是什麼“巡河”,是一場進攻,而耀州又不是後金的重鎮,即便是打下來也不能算有什麼功勞,何況你孫老師還敗得如此之慘,已經夠丟人了,再搞這種欺罔,性質就更惡劣了'5',實在讓人不能忍。

至此,柳河之敗的全過程已經呈現出來。其中,前鋒因何被全殲,後隊如何大潰散,孫大人、馬總兵的責任怎樣認定,兵敗後怎麼遮掩等等情節都清晰明瞭,此刻我們再回頭去看看,之前閻會長提到的孫老師“自辯”的問題:

“九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