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馬世龍柳河之敗……言官交章劾奏,抨劾馬世龍,並及孫承宗,參劾章疏,達數十道,聖旨嚴厲切責,令其戴罪圖功,承宗氣極,連上二疏,進行自辯,並請罷官。魏忠賢擬由閹黨高第代為遼東經略。十月,孫承宗不安其位而去,告老還鄉。”'6'
閻會長的大意是,在馬大帥柳河失利之後,言官才群起彈劾,並波及到孫老師,於是孫老師很生氣,後果很嚴重,自辯不成便撂挑子了,好像是孫老師被冤枉了一樣。不過,在知道了柳河之敗的前因後果以後,這種說辭就不攻自破了,孫、馬二人因兵敗而遭彈劾是理所當然的,而孫老師若還要生氣並自辯,那他老人家的臉皮,恐怕要比八里鋪重城還厚了。
另外,閻會長只強調馬大帥兵敗之後遭了彈劾,好像他是因為兵敗才授人以柄似的,卻閉口不提之前彈劾馬總兵的人就很多。閻會長這樣說,無非是在掩蓋馬大帥,因遭了無數彈劾之後,情急之下才急於求成、招致慘敗的心路歷程,所以閻會長的說辭,實質上是在避重就輕的為孫大人和馬總兵辯護。
馬總兵遭人彈劾的原因是,有人指控他貪汙軍餉,只不過雖是馬大帥遭的彈劾,但責任卻不是他一個人的,上至孫老師,下至袁縣令,都有干係。
--------------------------------------------------------------------------------
'1'【《明熹宗實錄》卷六十三“遼東總兵馬世龍遣副總兵魯之甲等謀襲錦(耀)州,渡河敗歿。先是,降虜生員劉伯鏹自虜中歸,聲言四王子見住錦(耀)。兵不滿三百。如我師渡河,遼民即殺四王子,殲其眾以歸。馬世龍信之。遂託言東哨接濟難民,調前鋒營副總兵魯之甲,參將李承先領兵渡河。而所調水兵遊擊金冠等大船不至,濟以魚船,往返不能多載,喧競於河者四晝夜。奴酋已覺,伏兵掩擊,我軍敗北。二將死焉。”】
'2'【《三朝遼事實錄》卷十四“按陸兵可以程計,水兵不可以日計,水陸約期於二十七日舉事,水兵並無訊息。世龍料理如此,焉得不敗。”】
'3'【《三朝遼事實錄》卷十四“大學士孫承宗奏,關外哨探巡河陷沒。”】
'4'【《明熹宗實錄》卷六十二“癸丑兵部覆樞輔孫承宗哨將巡河汲疏。”】
'5'【《三朝遼事實錄》卷十四“耀州非奴酋緊要地,勝亦不為功,□大敗耶。關內道劉詔查報,魯之甲原為東哨接渡難民,其欺罔之甚,至此。】
'6'【閻崇年著《明亡清興六十年》上】
第七章 馬大帥為何遭彈劾
因為有了柳河之敗,所以可能有人會以為,馬世龍遭彈劾就是因為這場敗仗,但其實不然,早在八月柳河之敗以前,彈劾馬大帥的呼聲就已經很高了,甚至可以說,就是因為彈劾他的呼聲太高,馬大帥才不惜代價的去折騰耀州,從而促成了柳河之敗。
那怎樣高的呼聲才能把馬大人逼上梁山呢?據不完全統計,在柳河失事之前的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五個月間,實錄上所記載的,針對馬大帥以及遼東鎮的奏章,竟有32份之多。
這麼多份奏章,若是一兩個人發的,那純屬個人恩怨,但彈劾馬大帥的,卻是各個衙門的都有,因為參劾者眾多,所以一時間形成了人人喊打的壯觀局面,而馬總兵此刻也就自然成了只過街老鼠。
那馬大人為什麼會遭人如此的詬病呢?其根本原因是,他針對廷臣們,發出了挑釁,此舉實屬勇氣可嘉,馬大人開罪的那一干仁兄,平日裡在皇帝面前,那都是敢呲牙咧嘴,所以馬總兵的挑釁一發,當即就成了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