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育未完的兒童,甚至位在下部三分之一處。我知道了這原則,歡喜之極!從此時時留意,看見了人頭便目測其中的眼的位置,果然百試不爽。有一次我搭了西湖上的小船到岳墳去寫生。搭船費每人只要三個銅板。搭客眾多,船行遲遲。我看厭了西湖的山水,再把視線收回來看船裡的搭客。我看見各種各樣的活的石膏模型,搖搖擺擺地陳列在船中。我向對座的幾個頭像舉行目測,忽然發見其中有一個老人相貌異常,眼睛生得很高。據我目測的結果,他的眼睛決不在於正中,至少眼睛下面的部分是頭的全長的五分之三。《Figure Drawing》中曾舉種種不合普通原則的特例,我想我現在又發見了一個。但我僅憑目測,不敢確信這老人是特例。我便錯認這船為圖畫教室,向制服袋裡抽出一枝鉛筆來,用指扣住筆桿,舉起手來向那老人的頭部實行測量了。船艙狹小,我和老人之間的距離不過三四尺,我對著他擎起鉛筆,他以為我是拾得了他所遺落的東西而送還他,臉上便表出笑顏而伸手來接。這才使我覺悟我所測量的不是石膏模型。我正在慚悚不知所云的時候,那老人笑著對我說,
。。
寫生世界(下)(2)
“這不是我的東西,嘿嘿!”
我便順水推船,收回了持鉛筆的手。但覺得不好把鉛筆藏進袋裡去,又不好索性犧牲一枝鉛筆而持向搭船的大眾招領,因為和我並坐著的人是見我從自己袋裡抽出這枝鉛筆來的。我心中又起一陣慚悚,覺得自己的臉上發熱了。
這種慚悚終於並不白費。後來我又在人體畫法的書上讀到:老人因為頭髮減薄,下顎筋肉鬆懈,故眼的位置不在正中而稍偏上部。我便在札記簿上記錄了一條顏面畫法的完全的原則。
“普通中年人的眼位在頭的正中,幼兒的眼,位在下部,老人的眼稍偏上部。”
但這種慚悚不能阻止我的非人情的行為。有一次我在一個火車站上等火車,車子儘管不來,月臺上的長椅子已被人坐滿,我倚在柱上閒看景物。對面來了一個賣花生米的江北人。他的臉孔的形態強烈地牽惹了我的注意,那月臺立刻變成了我的圖畫教室。
我只見眼前的雕像臉孔非常狹長,皺紋非常繁多。哪一條線是他的眼睛,竟不大找尋得出。我曾在某書上看到過“舊字面孔”一段話,說有一個人的臉孔像一個“舊”字。這回我所看見的,正是舊字面孔的例項了。我目測這臉孔的長方形的兩邊的長短的比例,估定它是三與一之比。其次我想目測他的眼睛的位置,但相隔太遠,終於看不出眼睛的所在。遠觀近察,原是圖畫教室裡通行的事,我不知不覺地向他走近去仔細端相了。並行在這長方形內的無數的皺紋線忽然動起來,變成了以眉頭為中心而放射的模樣,原來那江北人以為我要買花生米,故笑著擎起籃子在迎接我了。
“買幾個錢?”
他的話把我的心從寫生世界裡拉回到月臺上。我並不想吃花生米,但在這情形之下不得不買了。
“買三個銅板!”
我一而伸手探向袋裡摸錢,一面在心中竊笑。我已把兩句古人的詩不葉平仄地改作了:
“時人不識予心樂,將謂要吃花生米。”
廿二〔1933〕年春為開明函授學校《學員俱樂部》作。
野外寫生(1)
野外寫生有兩種辦法:有一種人歡喜只帶鉛筆和速寫簿(sketch book),在野外探得了合意的景色,即用鉛筆在速寫簿上記錄其大體的狀況。回家之後,根據了速寫簿上的大體的記錄而背誦出詳細的景色來,作成一幅繪畫。又有一種人,歡喜在野外完成一幅畫,回家後不再添改一筆。他們必須攜帶三腳凳,畫架,陽傘,顏料,筆洗,畫紙等種種用具,且在景色前面逗留半天的時間。畫成一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