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而容易守一些。他們只要不犯錯誤,堅守到開春應該沒有問題。”
王彥聽了還是有些不放心,在地圖前走了幾步,“看來進攻的計劃要儘快確定,一旦天氣好轉,積雪融化,就得立刻進攻。”
(感謝大家的支援,求月票,推薦,訂閱。)
第1344章漠北烽煙
一場大風雪影響明朝對金國的作戰,山西、河北、遼東等地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雪災,大雪壓垮房屋者不在少數,官府不得不發動士紳組織救援。
燕山北面的蒙古草原,已經是白雪茫茫的一片,各個臣服於明朝的蒙古歸義,也不可避免的遭受了雪災。
遊牧民族抵抗天災的能力,比中原王朝要弱許多,一場雪災下來,就足以摧毀一個部落。
不過在長城一線分佈的歸義蒙古,因為有明朝的支援,他們的日子還算好過。
明朝為他們建立秩序,劃定牧場,養的牛、羊、馬匹都能賣給明朝,他們為明朝提供的肉食、羊毛、皮革,可以換來許多糧食和鹽巴,所以即便是牛羊大量凍死,有之前的儲備,來年也能挺過去。
燕山以北,灤河發源地壩上高原,一座堡壘在白雪皚皚的草原上聳立著。
這是定北堡,明朝擊敗漠南蒙古和漠東蒙古後,在此建立的一座軍堡,堡壘的結構參考了南洋荷夷的堡壘,築成稜形,管理方圓近百里的牧場。
定北堡並不大,主要是軍事用途,偶爾也租出一部分,給來往蒙古的商號作為倉庫。
為了減少補給的壓力,堡內沒有平民,只有五百騎兵駐守,他們的職責是禁止各部越界遊牧,處理各部族的矛盾,然後收取賦稅。
這樣的堡壘不只定北堡一座,他們通常深入草原百里,正是有他們的存在,明朝才能對草原進行管理。
明朝將歸順的蒙古大部落,拆分成千人左右的小部落,讓他們接受管理,意圖在弱肉強食,部落兼併的草原上,建立一套穩定的秩序。
見堡容易,維持很難,特別是糧食的輸送,不過對此明朝以有策略,一方面向各部收取牛羊當做賦稅,一方面進行羊毛專賣制度,讓牧民將養毛送到堡壘,而商號想要羊毛,就得幫朝廷運輸一批糧食到堡壘,然後才有買賣羊毛的權利。
這個靈感來自於明朝早期的鹽引制度,而實行起來,確實也減輕了明朝對蒙古的統治成本,不僅減少了付出,還有些餘利可圖。
就近年來說,隨著明軍在草原站穩了腳跟,明朝對歸義蒙古的統治,還真有一定成效,明朝控制下的長城沿線,近兩年以來,可以說十分安寧。
不過有得就有失,安寧環境和生活條件的改善,這些歸義蒙古自然也會逐漸喪失野性,戰爭**隨之降低。
畢竟人始終還是渴望秩序,搶劫風險太高,如果能好好生活,人生安全有個保障,即便是遊牧,也不會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
共治八年十月底,草原的雪下得又早又大,蒙古草原白雪皚皚,要是以往必然是個大災之年,沒法活下去的蒙古人又得南下打劫,不過今年的情況,卻有所改變。
這時在一片白雪覆蓋的大草原上,十多個歸義蒙古,穿著臃腫的棉衣,帶著羊皮氈帽,正趕著六七百頭牛羊,往東面的定北堡趕去。
領隊的是一個四十多歲的蒙古漢子,他是定北堡西面赤赫部的副千戶,領著部落內的十多個漢子,準備趕著牛羊去你關內換些糧食、鹽巴和棉布。
今年雪大,天氣又冷,部落裡的牛羊已經開始凍死,牧民照看不了太多的牛羊,所以決定趕一批到關內出售。
現在已經是年底,關內早就開始準備過節,牛羊肉的價格上漲的一些,他們正好出售之後,換些糧食、茶葉等草原上需要的東西回去。